首先,ODT其实就是“片内端接”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需要在PCB板上加的串阻数据信号的端接功能,转移到了芯片内部。这个功能在DDR2及以上的数据信号中才有,DDR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有了ODT,我们就不需要在PCB板上额外添加端接了,因为芯片内部可以打开这个功能,而且端接电阻值还可以调。 为什么需要ODT?在DD...
1 内存控制器可以结合ODT外部管脚,在WR/RD/空闲/命令时控制每个RTT的阻值具体是多少。 2 如果RTT_NOM(MR1 A[10:8])或RTT_WR(MR2 A[10:9])或RTT_PARK(MR5 A[8:6])不全零的情况下 ,那么ODT功能使能。 3 在自刷新模式下,以及RTT_NOM (MR1A[10:8]=000)的情况下,DRAM将会忽略外部的ODT pin脚的...
ODT是终端匹配,那就是要在你的信号线终端上拉一个电阻,但是这个内部电阻随着温度会 有些细微的变化,为了保证信号被准确的进行终端匹配,就需要ZQ了,ZQ的作用就是使用你外面 连接的,高精度240R电阻来对这个内部的电阻进行校准, 图三Reset 及 ZQ 引脚 外驱动调校 OCD ( Off-ChipDriver ) OCD 是在 DDR-II 开...
主板终结电阻控制电压与ODT在写入数据时的比较 主板终结电阻控制电压与ODT在读取数据时的比较 出于兼容性的考虑,DDR2标准在制定之初似乎显得有些缩手缩脚,这也直接导致其各方面表现比起DDR没有长足进步。新一代的DDR3采用了ODT(核心整合终结器)技术以及用于优化性能的EMRS技术,同时也允许输入时钟异步。在针脚定义方面...
DDR II中加入了ODT功能,即将终结电阻设于内存芯片内,当在DRAM模组工作时把终结电阻器关掉,而对于不工作的DRAM模组则进行终结操作,起到减少信号反射的作用。 但是对于DDR 内存颗粒,在进行写操作时,需要打开数据线上的ODT功能,这样与之前工作的DDR要关闭终结电阻器是否矛盾啊? DDR有两个端接阻值RTT_NOM和RTT_WR,这...
聊一聊DDR3中的ODT如下 只要DLL处于开启且是锁定状态,就处于同步ODT模式。当DLL处于关闭状态时,不可运用直接ODT(Direct ODT)功能。此时,必须通过连续置ODT引脚为低电平,并将RTT_Nom电阻值置为0(set MR1{A9,A6,A2} to {0,0,0} )。 在同步ODT模式下,RTT会在ODT被采样为高电平的那个时钟上升沿之后的ODTL...
1、DDR ODT功能简介 ODT的全称是On-Die Termination,可以理解为芯片内部的端接, DDR信号由DDR控制器...
在DDR II内存技术中,ODT功能的引入旨在优化信号传输。ODT(Open Drain Termination)功能将终端电阻集成在内存芯片内部,其作用是在DRAM模块工作时关闭终端电阻,而在未工作的DRAM模块上进行终端操作,以此减少信号反射。然而,针对DDR内存颗粒在执行写操作时,需要激活数据线上的ODT功能这一情况,这是否与...
ODT(On Die Termination)的引入背景是为了改善DDR通道信号完整性。在一个DDR通道中,多个Rank共用数据线、地址线等,数据信号依次传递。信号在末端反射影响原始信号质量,因此需要终端电阻吸收余波。早期在板子上添加终端电阻,效果不佳,到了DDR2,将终端电阻集成至DDR颗粒内部,即ODT,提高了信号质量。ODT...
DDR的ODT信号的作用 ODT(On Die Termination),片内端接,其实就是将端接电阻集成在芯片内部。一个D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