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烦恼又分为大、中、小三种:小随烦恼包括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十种;中随烦恼包括无惭、无愧两种;大随烦恼包括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八种。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一,忿。就是忿怒。在生活中遇到违缘或者逆境,一时气愤,动手打人,或者爆粗口,都属于忿。 ...
二十种随烦恼 所谓随者,就是说这些烦恼是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的,随逐于心,随心而起,所以又名“枝末烦恼”或“随惑”。随烦恼又分为小随、中随、大随三种。小、中、大是由下面情况而定的:(一)各自为主。(二)不善。(三)一时聚起。若上述三种情况俱全,即是大随烦恼。假如只有后两种,则是中随...
取是取着不舍,乃对前说三不正见,随执一端,以为最胜,即固执其所见,一切斗争依之而起。又这见亦名“非果计果”,即是自己还没有亲证圣果,而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 第二、二十随烦恼 :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之烦恼,共有二十个。 小随烦恼:行相互违,各别生起。 1-1忿:向有情非情之心,令自心愤怒之精神作用...
小随烦恼包括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悭十种。这些烦恼的特点是形象粗猛,各自独立,并非由其他烦恼引发,故名小随烦恼。具体来说,“忿”指愤怒、光火;“恨”则是不如意时产生的瞋恨心;“恼”即恼怒情绪;“覆”则表现为浮躁不安,智慧被覆盖;“诳”为说谎骗人;“谄”指谄媚行为;“骄”...
六种根本烦恼与二十种随烦恼的解析 烦恼的种类繁多,但其中六种根本烦恼是不可或缺的。这些烦恼包括贪心、瞋恨心、愚痴心、高傲心、疑惑心以及邪知邪见。贪心使人难以满足,瞋恨心导致怨恨,愚痴心使人做出不明智的决策,高傲心让人自视过高,疑惑心则让人陷入迷茫,而邪知邪见则缺乏正知正见。随着这些根本烦恼的...
小乘俱舍论以一切之烦恼称为随烦恼,或对于六随眠之根本烦恼,而称其余之烦恼为随烦恼;大乘唯识家则谓根本烦恼以外之二十法为随烦恼。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十载,二十种随烦恼即:(一)忿随烦恼,忿,即暴怒之心。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
烦恼有两大类: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根本烦恼有六种: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这是根本烦恼;随着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叫做枝末烦恼,也叫做随烦恼。 随烦恼有二十种。第 一是忿,就是发怒。第 二是恨,口里不说心里暗中气愤,就叫做恨。第 三是覆,就是覆藏,做了恶事,...
小随烦恼的性质: 短暂性:小随烦恼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容易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易变性:由于小随烦恼多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因此其表现形式和强度也容易发生变化。 大随烦恼的特点: 持久性:大随烦恼往往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消除,需要长时间的修行和努力才能克服。 深层性:这些烦恼通常涉及到个体的性格特质和价...
随烦恼 摘自:佛学次第统编 - 明·杨卓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言随烦恼者,或无别体,惟是烦恼分位差别,或有别体,性是烦恼同等流类,故...
指随逐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在大乘百法中说有二十种,这二十种烦恼,随逐于心,随心而起,所以又名枝末烦恼,或随惑。它可分为三大类;一、小随烦恼,即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十种;二、中随烦恼,即无惭及无愧二种;三、大随烦恼,即掉举、惛沉、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