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 (1878-1933) 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广东海丰人。1895年中秀才,1906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联络工作。1911年,参与策划黄花岗起义。不久光复惠州,组织循军。广东光复后,被推为军政府副都督,任代都督。“二次革命”失败后,赴南洋。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援...
1922年的“六一六炮轰总统府”事件是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的标志性事件,但关于这一事件的具体真相仍有争议。 陈炯明的“联省自治”主张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但他对于地方自治和民主政治的追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发展。 陈炯明的晚年生活贫困,去世后。他的家人也遭遇了不幸,包括他的母亲、妻子和另一...
驻守在广西的粤军,在听到陈炯明下野的消息后,顿时沸反盈天。5月8日,孙中山委任陈炯明的部下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以示对粤军的信任。然而叶举并不领情,5月20日,他率领六十多营粤军,突然开入省城。粤军虽然打着迎陈复职的旗号,但内部已经开始分化。一派要求陈炯明马上回省,恢复所有职务,镇摄大局;另一派...
陈炯明当时身为广东的地方军阀,看到孙中山的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加强中央集权,这显然威胁到他的地方权力。而在孙中山的支持者眼中,陈炯明此举无疑是对中央政府的公然挑战。炮轰总统府,意味着陈炯明公开反对孙中山的政府,意味着他选择了站在“地方”的一方,对抗集中的“中央”。有人说这是“背叛”,可换个角度来看...
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的陈炯明担任了广东谘议局议员,自此,他的政治生涯正式开启了。 任议员期间,陈炯明先后提出了《废除就地正法案》等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对广州的民生经济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他的法案到了上司那里就没有了音信。 他作为代表到上海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大会,这次大会却让他对清政府更为失望。
就在孙中山死后半年,陈炯明便在香港创立中国致公党,陈炯明被推选为总理。此后,致公党秉承陈炯明指定的纲领,开始了漫长曲折的探索。陈炯明此前叛变的根本原因是:他与孙中山政见不一,孙中山坚持三民主义,主张以广东为护法基地,凭借广东人力、物力、财力,举兵西征北伐以统一全国;而陈炯明则主张以广东建设为省自治模范...
陈炯明1933年病逝香港,子女后来如何?34年长子与其一同安葬。陈炯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独特人物,他被誉为“东方明珠”和“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同时也曾背叛孙中山,发动了六一六兵变。他在中国早期革命中的作用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功臣,也有人认为他是军阀。那么,这位曾经的风云人物的后人,他们的生活又是...
陈炯明,在民国历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而且多数人提到陈炯明,首先的印象是此人曾经逼迫孙先生,还炮轰过总统府。所以多数人觉得陈炯明是一个负面人物。但是,历史人物不是童话人物。只有童话人物才会非黑即白。而历史人物则要复杂太多。所以今天小编打算简单说一说关于陈炯明的情况。陈炯明追随孙先生 陈炯明出生于...
之后不久,陈炯明派心腹部将叶举率领4000多人,气势汹汹地包围了观音山,随后向孙中山先生的住所越秀楼猛烈开炮,观音山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幸好孙中山先生提前得到消息,并在其夫人宋庆龄女士的掩护下顺利逃出,避免了一场灾难。对于陈炯明的恶劣行径和无耻行为引起国人公愤,孙中山先生于1923年1月4日在上海通电全国...
提到陈炯明,总会联想到他被视为孙中山的叛徒而写进历史教科书广为流传,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中,充斥着“背叛革命”“反动军阀”“分裂”这样的标签,但除此之外,人们对他似乎知之不多。回望历史,才发现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绕过的人留给世界的背影竟是那样奇特,既清晰又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