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34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写道: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决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
1【题文】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 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漫步者言: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及《新编》,上讫先秦子学,下至清代,博观约取,以西哲之形融会中国思想之实,持论精确,通俗易懂,曾有学者评论“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大概不...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繁体竖排)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 者 陳寅恪 作 此書〄取材謹嚴〄持論精確〄允宜列入清華叢書〄以貢獻於學界。茲將其優 竊查點概括言之 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於古人之學說〄應具瞭解之同情〄方可下筆.蓋學說不易評論。而古代哲學家去今數...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审查报告作者: 陈寅恪 窃查此书, 取材谨严, 持论精确, 允宜列入清华丛书, 以贡献於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於古人之学说, 应具了解之同情, 方可下笔。 盖古人著书立说, 皆有所为而发。 故其所处之环境, 所受之背景, 非完全明了 , 则其学说不易...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繁体竖排),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繁体竖排)繁体,寅恪,陈寅恪,审查报告,繁体字,繁体竖排,中国哲学史,陈寅恪吧,西方哲学史,哲学史,繁体,寅恪,陈寅恪,审查报告,繁体字,繁体竖排,中国哲学史,陈寅恪吧,西方哲学史,哲学史 ...
10陈寅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10陈寅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10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的《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对《中国哲学史》的写作风格和内涵进行了说明。下册则谈了谈自己由作品生发的部分感想。从陈寅恪的论述中,我们不仅窥探到《中国哲学史》本身的严谨,更能从陈寅恪的评论中感受到他对后人著书立作细致入微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探讨。
因此,陈寅恪先生认为对于古人著述和历史人物都应抱有“了解之同情”的态度。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 至于冯君之书,其取用材料,亦具通识,请略言之。以中国今日之考据学,已足辨别古书之真伪。然真伪者,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 ……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 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 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 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 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 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 仅为当时所遗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