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附子汤指以附子为主药的中药汤剂,主治功效与附子用量及配药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剂量有别,主治各异);附子汤有加味附子汤、人参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其功能与主治是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又白虎汤证的背恶寒与本方证很相似,但白虎汤证以热、口舌燥;而本方证以寒、口中和,是亦不难分辨。 《伤寒论》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注解:手足寒而脉沉,则里虚寒甚明,故知身体疼、骨节疼,当为湿痹而非风邪,故以附子汤主之。 按:由本条的说明,则虚寒痹痛,多有用...
余多年来运用附子汤效验此理。方中附子益火兴元阳,温经散寒;人参大补元气,生化气血;茯苓健脾利湿,兼益心气;白术益气健脾,祛寒除湿;芍药养营和血,以益肝阴。诸药配伍得当,全面顾及,是治疗整体阳虚寒湿的好方剂。【临床应用】一、虚寒型肝炎例:毛某,男,38岁。患者形体消瘦,颜面苍白无泽。自述周身无力,夜寐...
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半,芎䓖2两,细辛(去苗叶)3分,白鲜皮2两,茯神(去木)2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2两,羌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
附子汤的组成为附子、茯苓、人参、白术和芍药。 附子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出自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方中炮附子辛甘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人参补益元气,复脉固脱;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且...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
清·王旭高:附子汤药品,与真武汤大抵相同,唯附子生熟分量各异;其补阳镇阴之分歧,只在参、生一味之转旋。于此等处,大宜 着眼(《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柯韵伯:此仲景温补第一方,乃正治伤寒之法,为少阴固本御邪之剂也……少阴为阴中之阴,又为寒水之藏,故伤寒之重者,多 ...
【方剂名】附子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附子两枚(9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术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散寒,化湿利痹。 【主治】主治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参考处方:炮附子15克,茯苓12克,白术15克,芍药12克,人参10克。 此方源于《伤寒论》,治少阴阳虚之手足冷、身体痛,骨节痛、背恶寒,舌淡苔白,脉沉微无力者。 肾与心,如水火两极,互依互制,共为生命之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