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用《伤寒论》附子汤原方:制附子30克(另包先煎30分钟),茯苓18克,党参20克,焦白朮12克,赤芍12克。水煎服。1剂而痛减,连服30剂后诸症均瘥,随访至今未发。 按语:本案辨证眼目是臂痛子丑时加重,乃肾阳虚衰,寒湿凝滞之候,用附子汤温阳益气,除湿通络,阳复络通则痛止。...
处方用附子20克(先煮)、党参12克、焦白术15克、茯苓10克、吴萸10克、炮姜10克、粟壳10克、广藿香10克,水煎服。 一剂后诸症大减,两剂即愈。 三、腹痛 由真阳不足,腹内失温,水寒浸渍,筋膜挛急而腹痛者,宗“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对此,医家便选用了医圣张仲景收录在《金匮要略》中的经典药方——大黄附子汤加以缓解,最终病症得以痊愈。大黄附子汤这一方剂,其实主要是用来治疗寒积里实证的,所谓的寒积里实证,其实就是因外在寒邪与体内的食积互结于肠道,进而引起的一类实邪病症,这类患者除了会出现上述医案中的腹痛便秘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胁...
日本汉方医家认为,肝胆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只要是偏侧疼痛,不是实热之证,投用大黄附子汤即可取得满意疗效。此例即基于此用方理念,投用大黄附子汤,加用木瓜、续断、寄生、狗脊、川怀牛膝、赤白芍、炙甘草等补肝肾、强筋骨、舒筋活络的药物,是针对腰椎退行性病变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筋脉拘急而...
陈明教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过敏性鼻炎、脱发、肾炎水肿,4则医案,疗效显著。 陈明教授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 让我们一同共学,掌握麻黄细辛附子汤应用的法则,扩充临床可治疗疾病种类。
中医每日医案(附子汤)中医每日医案(附子汤) 张某,男,45岁。 面白眸明,丰神楚楚,英悍之色写于眉宇,执忻州电信之印,事必亲躬,日无刻暇,致阳气暗耗。近夜间足心冷,如风吹、如扇扇,直透骨髓,难以入寐。重被、电褥、足心贴膏药始觉安然。素腰脊疼痛,双膝发冷。知饥思食,二便正常。口不干苦,舌淡红,苔...
麻黄细辛附子汤验案二则 按: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案1 面神经炎 蒋某,男,18岁。学生。2008年11月就诊。 自诉口角流水,右眼不能闭合2天。刻下症见:瘦弱,畏寒怕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双侧额纹不...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的名方,该方主太、少两感证。为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所致。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沉为特征。 【方药】麻黄二两(去节)(6g)细辛二两(3g)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g) 【煎服】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味: 附子3g、党参5g、炒白术5g,炮姜2g、灸甘草3g、肉桂2g(焗服)、猪苓6g、茯苓5g、泽泻5g, 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2g、陈皮3g、半夏3g,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少量频服。 【随诊过程】 复诊: 一剂服后,便次开始减少,服第二次后便次成为每日2次,水泻消失,成稀便,三剂药...
大黄附子汤医案 大黄附子汤医案 医案一:男,83 岁,脐上温热感 3 年,无烧心、返酸、饥饿感, 有嗳气(大便后,嗳气减轻),大便干燥 4-6 天一次,腹胀,纳差、 眠差。人很消瘦。 舌诊:舌淡胖,白苔厚燥 脉诊:介于弦大之间,74 次/分 辩证:白苔者,属寒属湿,燥苔者属实。太阴寒实,必然太阴运 化升清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