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白喉全生集》。主治白喉。邪热既盛,真阳复虚,欲下之而恐亡阳,欲不下而邪复炽者。组成 大黄(酒炒)四钱,黄连六分,制附片三钱,僵蚕(姜汁炒)、桔梗、银花各二钱,黄芩一钱五分,生姜三片。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白喉。邪热既盛,真阳复虚,欲下之而恐亡阳,欲不...
附子泻心汤具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的功效,其主要药物组成包括:大黄、黄芩、黄连、附子。主治阳虚热结,心下痞闷,恶寒汗出,脉沉者。现代临床用于寒积于下,热壅于上而致心下痞硬,大便秘结,不得眠者。也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胃肠炎、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属寒热错杂的心下痞,兼见汗出、恶寒者。建议患者在专业医...
附子泻心汤症,为阳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温寒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两俱照顾。然使制剂无方,则恐混而无功,故法用麻沸汤渍寒药,别煎附片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此仲景制法之妙用也。方用三黄略渍取汁,取其...
与大黄、黄连、黄芩同用,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温阳散寒,使阴阳平衡,病情得以缓解。附子泻心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虽同治心下痞,但附子泻心汤证为阴证,表现为恶寒、汗出,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为阳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二者病机不同,用药亦异。医者需细心辨证,方能准确施治。综上所述,面对伤寒...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的药方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大黄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 附子泻心汤的功效 主治 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脉沉者。 用法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附子泻心汤具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虚热结引起的恶寒、汗出、心下痞闷等症状。 附子泻心汤的成分包括附子、大黄、黄连和黄芩。其中,附子可以温经扶阳,有效缓解肌表的恶寒;黄芩、黄连和大黄则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消除胸部的痞结。这四种药物共同作用,可以发挥泻热、消痞、扶阳、固表的...
病情分析:附子泻心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病症。其标准配方如下: 1.黄连:9克 2.黄芩:6克 3.干姜:6克 4.附子(炮制,去皮):9克 5.人参:6克 6.大枣:12枚 7.甘草:6克 使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进行适当调整,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应用。附子具有毒性,需注意用量及煎煮...
附子泻心汤 原文: 《伤寒论》: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歌诀: 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合成方,寒热夹杂诸般疾,通泻郁热能益阳。 组成用法: 组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用法: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
附子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的方剂,以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泄热消痞,以附子扶阳固表,因此,这是一张表里同治、寒热共济的方剂。舒驰远说:“此汤治上热下寒之证,确乎有理,三黄略浸即绞去滓,但取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子煮取浓汁,以治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