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浅析:言少阴阳衰阴凝证治。少阴阳衰阴凝,气血滞涩不畅,则身体痛,节为骨之末梢,水寒浸注,则骨节痛;少阴火衰及中,阳虚不达于四末,则手足寒;证属真阳不振,阴寒凝闭,故见脉沉。治用附子汤速振元阳,健运...
1、《伤寒论》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2、《伤寒论类方》: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但彼桂枝用三两,附子用一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症;此桂枝加一两,附子加二枚,以治风湿身...
方用附子汤加味:熟附子12g,党参、白术、茯苓、葛根各9g,丹参、赤芍各15g,甘草3g,参三七粉、血竭粉(吞)各1.5g。服药1周,胸闷已除,疼痛亦平,原方去参三七粉、血竭粉,续服3个月而停药。随访1年,病情稳定。 原按:附子汤为治疗少阴寒化之剂,《伤寒论》谓:“少阴...
经典名方——桂枝加附子汤原文:《伤寒论》: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歌诀: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
伤寒论附子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主用附子温中驱寒,佐以人参健胃补虚,苓、术利小便以逐留饮,与附子为伍并解湿痹,芍药缓挛急而治腹痛,故此治里虚有寒饮、小便不利、...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原方组成: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条原文谓少阴病,并有脉沉,已属里阳虚之脉,然并无下利清谷、手足厥冷等症,说明里阳虚未甚,其“反发热”,当是表证所致。本证表里同病而里证未甚,治当表里同治、温经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外解表寒,附子温补肾阳,细辛以其气味辛温雄烈而走窜,既能佐附子温经补阳,又能佐麻黄解散表...
应网友说说,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水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附子 意思是外感后,用发汗的方法,谁知道发太过了,大...
1、(1)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去中隔的寒湿,针对少阴症; (2)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去寒实--大肠(麻黄换成大黄)。 2、(1)上焦寒实:三物小白散 (2)中焦寒实:甘草干姜汤 (3)下焦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3、大黄附子细辛汤主偏痛,不拘左右,凡胸下各处,胸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