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黄附子汤它能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去实通便,药性是寒的;但附子和细辛是热药,整体方性是偏热,当病人有寒,同时又有实证,大便不通,而且胁下发痛,发热,用大黄附子汤来解决。 2、临床上,大黄附子汤经常是用在更年期或产后妇女,她身体比较寒凉,可是...
大黄附子细辛汤的原文记载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其原文如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该方剂由大黄、附...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 那么,那这个大黄附子细辛汤哦,我们就说古方的剂量我们就不多研究了哦,因为反正我们今天就是要附子放多哦,然后大黄放少,不然我们一般台湾的人耐受不住。...
《辅行诀》原文: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 ...
大黄附子汤 【方歌】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 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原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金匮腹满:15) 【释义】本条论述寒实内结的腹满痛证治。胁下包括两胁及腹部。胁下偏痛,谓一侧胁下痛,而非两侧胁下俱痛。紧弦脉主寒主痛,...
大黄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今释》。具有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主治阳虚寒结,腹胁疼痛,大便秘结,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歌诀 大黄附子细辛,温里散寒之君,止痛通便导滞,寒积里实消遁。组成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用法用量 用水500ml,煮取200ml,体质强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