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本章主要是阐述了自我是人生的一切祸根。圣人效法天地,破除了自我,无我无为,故功得无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万物同体,天人合一。故,生命的本质是没有自我而是无...
《道德经》第二章通行本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刀法如飞发表于理解《道德... 天下皆知美为之美,恶矣;皆知善为之善,斯不善矣,浅析。 这是道德经中比较难理解的...
“音”指的是按照一定频率发出的声。 ⑤ 圣人:有道的人(严灵峰《老子达解》)。道家的圣人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儒家是圣人是伦范化的道德人,两者不同 ⑥ 无为:不干扰,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孜孜营私 ⑦ 不言之教:指非形式条规的督教,而是潜移默化的引导。不言:不...
把“不言之教”理解为人的“身教”,虽然孤立起来看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显然不符合甚至违背老子《道德经》“自然”、“无为”、“虚弱”、“清静”的思想主题。⑥始:管理、干涉的意思。⑦恃(shì):依赖,依靠。【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美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美的东西,与之相反的丑的观念也就随之而形成了;都知...
《道德经》第二章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
其福德不可思量”。如何处无为处事?如何才能做到功成而弗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阴符经》拓展思考:什么是美?美的存在是因为不美吗?为了“美”的存在,我们需要让恶得以存在?为了“是以不去”,然后说服自己或别人弗居?而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居”与执念?#老子道德经# ...
道德经·第二章 【正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
第二章 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②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③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音声⑤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⑥处无为⑦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⑧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道德经》第02章 有无相生 原文、语译、经典释义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语译: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原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语译...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解读如下: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雕像 解读:“天下皆知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