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 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竹简《文子》称《上?经》、《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二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斯恶已:这就不好啊。斯:这。恶:坏,不好。已:通“咦”,叹词。相:互相 音声:合奏出来的乐音叫“音”,单一发出的音叫“声”。圣人:本文专指体道,悟道,行道而明道的人,简称有道之人,得道之人。处: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无为:坚守“无”的根本本性、“无我”的本心做事,即无我无私的...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②已③,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④,难易相成⑤,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⑦,万物作⑧焉而不辞⑨,…
《道德经》第二章通行本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刀法如飞发表于理解《道德... 天下皆知美为之美,恶矣;皆知善为之善,斯不善矣,浅析。 这是道德经中比较难理解的...
道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①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②,高下相盈③,音声④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⑤处无为⑥之事,行不言之教⑦,万物作而不为始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⑨,功成而弗居⑩。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⑪。
第二章 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②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③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音声⑤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⑥处无为⑦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⑧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道德经第二章,以破除二元阴阳分别心为顿法,白话翻译应该注意体现这个特点。一切烦恼心都是微妙分别心组合构成,本质皆二元,阴阳乃其先天转后天的动力。刹那破除,当下证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心灵层面的二元对立区别心,身体上也有二元对立区别心,这一点尤其难破,这就是道学要求的真正的“元神主事”非常难的原因...
其福德不可思量”。如何处无为处事?如何才能做到功成而弗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阴符经》拓展思考:什么是美?美的存在是因为不美吗?为了“美”的存在,我们需要让恶得以存在?为了“是以不去”,然后说服自己或别人弗居?而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居”与执念?#老子道德经# ...
《道德经》第二章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
《道德经》第02章 有无相生 原文、语译、经典释义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语译: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原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