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桐庐[宋]姜夔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①。钓台[宋]范成大山林朝市两尘埃,邂逅人生有往来。各向此心安处住,钓台无意压云台②。注释:①垂纶:垂钓,常指隐居。②云台:汉宫中高台名,后用以借指朝廷。(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桐庐【作者】张以宁 【朝代】明 江边三月草凄凄,绿树苍烟望欲迷。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热门推荐静夜思 李白(唐) 七子之歌·香港 闻一多(现代) 陋室铭 刘禹锡(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七子之歌·旅顺·大连 闻一多(现代)
过桐庐萨都剌〔元代〕桐庐山水天下清,洪涛拍岸山围城。桐君已乘丹凤去,世间草木谁知情。 落日摇红鱼尾赤,江上潮回沙嘴立。三三两两野人家,半住渔村半樵牧。 尽抛章甫求仙灵,松间黄鹤唤不应。阻风三日看山色,平生惯识枯枝藤。 碧桃海上开多少,几度春风长瑶草。白云满地不归来,石烂松枯天地老。
他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不仅精通诗词,还擅长散文、书法和音乐。这首《过桐庐》正是他山水情怀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最后,我想说,姜夔的《过桐庐》不仅仅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你是否...
过桐庐南宋 • 姜夔 收藏 • 竖排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北宋 南宋 元 姜夔 同期作者 同期政权 历史视角 笺注 作者 评论 版本 5 朗诵 拼音 扫码 诗帖 韵译平视是山色,仰望是白云,十幅风帆全不靠他人之力。请记住合江江畔的树木,将来我在这里垂钓。 鉴赏...
《过桐庐》是张以宁的一首代表作,全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桐庐山水的绝美风光。诗篇起首,便以江边茂盛的绿草为引子,勾勒出一幅春日的江畔画卷。接着,诗人用“绿树苍烟望欲迷”来进一步渲染这片山水的苍茫与深邃,令人陶醉其中。在细雨的烘托下,孤帆远影、青山如黛、画眉啼鸣,更是将桐庐的春景描绘得如诗如画。整首...
雨过桐庐①查慎行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②间。雨蓑烟笠严陵③近,惭愧清流照容颜。【注】①本诗是查慎行于康熙二十二年自家乡赴江西幕府途经桐庐时所作。②碓床:靠水力来舂米的器具。③严陵,指严子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拒绝光武...
过桐庐明代:张以宁 江边三月草凄凄,绿树苍烟望欲迷。 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 古诗三百首,言志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
我也不知道我这样赏析桐庐对不对。也许我看到的只是我眼中的桐庐,别人眼里的桐庐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呢。但不管怎么说,桐庐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那里的山水、那里的房子、那里的小花小草,还有那里的故事,都像一个个小钩子,把我的心给紧紧地勾住了。我想呀,不管过了多久,只要一提到桐庐,我脑海里就...
雨过桐庐翻译如下: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这首诗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作者自家乡赴江西幕,途经桐庐时作,写景颇生动。桐庐:县名,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钱塘江沿岸。风物: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