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琴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对这首诗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在离不开整体 ②要立足“琴
②④符合题意,“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意思是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如果说琴声来自谈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呢?这表明联系产生万物,万物都有联系;矛盾双方只有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才能发挥其作用;③不合...
出自宋苏轼的《琴诗》 拼音和注音 ruò yán qín shàng yǒu qín shēng , fàng zài xiá zhōng hé bù míng ? 小提示:"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1.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表现理趣。考查知识点:诗词鉴赏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字词解释: 吴亮采、沈君:无考证。 高斋:赵阅道。 无铭无识:没有铭文,没有款识。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匣:放琴的琴匣。 “若言”两句:暗含佛家...
琴诗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苏轼#琴诗 #诗词 #古诗词 #唯美诗词 最新图文 帅哥们,休闲夹克外套为你而来!哥哥们,这款品牌休闲夹克外套帅气有型,简约连帽设计,...
苏轼的《琴诗》就是一篇代表作。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告诉我们,所有事物,必须建立一定的联系,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只有好琴,若无妙指,就不能发出琴声。如果想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得要好的曲谱。 魏晋时期,发生了一个令人感叹不已的故事:广陵绝唱。竹林...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1. 诗中的“琴”指的是乐器“古筝”,诗人提问放在盒中的古筝不会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 A. 盒子太严实阻隔了声音外传所以听不见 B. 琴弦没有振动所以不会发出声音 C. 古筝不会发出声音,是人的手指头发出声音 2. 古筝上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让古筝...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写字是一种生活 #硬笔行书 #诗词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汉字之美 - 一航手写于2024081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3.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琴诗[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简述本诗中蕴含的哲理。构成事物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密切配合,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构成事物的主观因素与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