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②,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⑤。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②玉簟:光滑似玉的竹席。③兰舟:船的雅称。1.根据学过的文学常识可以知道 “一剪梅” 是词牌名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词的首句通过视觉、 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 B....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选自《中华宋词鉴赏辞典》)【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②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③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④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⑤锦书:书信的美称。⑥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①藕:此指荷花。玉簟(dian):精美的竹席。②罗裳:纱裙。③兰舟:用兰木造的船,此为船的雅称。④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成诗,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夫妻间的书信为“锦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简要分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在全词中起的作用。 ___ ___ 9.词的上片与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___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对这首词的句意理解与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 B.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的忧愤。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