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粉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然散发着残香,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两处闲愁 此词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诗文原句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综上,本题答案为“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处闲愁”。 反馈 收藏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译文] 这种思念之情无法消除,紧锁的眉头刚刚松开,但在心里却又惦念开了。 [出自]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赞(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