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底,他们喜结良缘,开始了幸福的生活。那时,梅志年仅19岁,胡风已经31岁。婚后,梅志一边负责家务,一边帮胡风抄写文稿,成为了胡风的贤内助和得力助手。胡风辞去左联职务,鲁迅鼓励他以文为生 胡风曾在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供职并担任左联行政书记。他以笔名“张果”和“果”在教育馆的半月刊《时事类编》上翻译...
6月12日,毛泽东为《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一书(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出版)写《序言》和《按语》、《注文》,进一步指明“胡风和胡风分子确是一切反革命阶级、集团和个人的代言人”,并对胡风问题的争论,进一步作出总结:“作为一个集团的代表人物,在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后,他们和我们的争论已有多次了。他们的言论、...
胡风(1902年—1985年),男,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0年起就读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学。1929年到日本东京,进庆应大学英文科。1…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精华 等待回答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胡风。不过在今天,人们往往是并不知道胡风到底是什么文艺理论招致了这样的批评,仅仅知道胡风在被批判后不服,上书“三十万言书”以辩白,最终招致更大的批判浪潮,其定性从文艺界小团体变成“反革命集团”,牵连2000余人,本人也以下狱20年告终。 这起事件长期被看作是“铁案”。因为发生在1955年...
胡风,本名张光人,以笔名胡风闻名。他籍贯湖北蕲春,曾在北大、清华学习,并赴日留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及文艺理论领域的重要人物,他贡献卓越。胡风早年受鲁迅影响,加入“左联”并担任要职。彼时,他热衷红色革命,思想敏锐,发表多篇左翼文学评论,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共和国成立后,胡风在文艺界变得活跃。
胡风,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受鲁迅赏识,书信频传,师徒情深。虽称“鲁迅大弟子”,胡风谦逊不自傲。胡风文艺理论独特,热忱追求文艺发展。1954年,其深思熟虑的文艺发展报告引发批判误解,与妻被捕入狱,文艺界声誉受损,成为众矢之的。胡风一家在黑暗时期受尽磨难,但胡风坚守信念,狱中仍坚韧乐观。他深信正义,坚信...
▲1933年12月,胡风与妻子梅志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我和胡风的恩怨 作者|舒芜(口述) 许福芦(撰写)摘自|《舒芜口述自传》一 解放后我第一次和胡风、路翎他们见面,是在1950年的10月。那是广西解放的第二年,我作为广西省南宁市,也是广西省的...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乃至整个社会领域的一场重大风波,其历史意义远非表面上的政治审判所能涵盖。它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思想纷争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种种表现。本文将从古典主义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历史意义,以期在历史的尘埃中,探寻那份被岁月...
图 | 在鲁迅葬礼上,胡风是十六位抬棺人之一 二 在工作期间,胡风结识了后来的妻子梅志。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好友韩起的家里,因为当时胡风暂住在韩起家,而梅志则是前来为狱中的朋友筹款的。那时的梅志留着一头短发,穿着淡蓝色旗袍,有些许成熟,又带着几分可爱。她的单纯和善良深深地吸引住了胡风。胡风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