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初期,周扬计划在《文艺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附带舒芜揭露的《胡风宗派活动相关资料》,并附上舒芜提供的胡风以往给他的信件集,以及胡风的自我批评文章《我的反省》。这些材料被送交毛泽东审阅。毛泽东深感事态严重,将胡风等人的交往行为视为反党集团的活动。他否定了原有的附言,并亲自撰写了新的附言:胡...
《人民日报》于五六月间先后三次公布关于“胡风集团”的材料,毛泽东亲自写了按语。到1956年年底被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有78人,2 000多人受到牵连。胡风等多人被判徒刑,收监关押。1980年9月,中共中央宣布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平反。1988年,这一冤案得到彻底平反。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于对胡风个人的审判与定罪。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在言论自由与思想多元方面的困境与矛盾。在一个刚刚建立的新政权下,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国家稳定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胡风事件的出现,无疑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一方面,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不可...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共和国第一个冤案,从1955年立案到1988年彻底平反,历经33年,涉及2100人(据官方统计),持续时间之长、涉案人员之广,震惊中外。 上海被认为是胡风集团的一个重要据点。1955年任上海“胡风专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讯员的王文正亲历此案,在书中详细披露了“胡风反党集团”(后称“胡风反革命集团”...
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文艺评论家何满子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胡风集团”实际上是一个虚构的概念,其本质源于特定政治背景下的众说纷纭与事态的恶化。所谓“胡风集团”,其实是舆论将这些个体标签化后,逐渐形成的虚假认知。当某位有影响力的组织者将这些个体“归类”并公开宣称该集团的存在时,连这些所谓的“成员...
亲身经历了历史的起起伏伏,文艺理论专家何满子一直坚称:“胡风集团”其实只是个虚构的概念,说白了,就是某个政治时机让大家都这么说,最后就传成了真的,跟秋风扫落叶一样,事情就这么定了。说起来,“胡风集团”就是大家传着传着,就当真了。后来,有人站出来,像个大佬一样,把他们“整合”到一起,公开...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浩瀚长河中,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无疑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在文艺界引发了剧烈的震动,更在政治、思想乃至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事件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曲折书写,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 一、事件的起因与背景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发生,并非...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 概况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1950年代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场从文艺争论到政治审判的事件,因主要人物胡风而得名。在民间和学界被广泛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文字狱。由於胡风文艺理论被认为偏离毛泽东红色文艺理论,胡风及其支持者和以周扬等人的文艺争论升级为政治批判,...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平反。胡风是一名进步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对于胡风所主张的文艺思想,文艺界一直存有争议。1955年1月20日,中宣部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上升到政治高度。同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关于胡风反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