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胡风案”,并非小题大做的冤假错案,至少,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胡风事件的证据链很清晰,真正改变的,不是“胡风案”本身,而是人们对这起公案的看法。尤其是在学术界,极为明显,讨论“胡风案”的重点,多数集中在道德层面的批判,也就是舒芜“卖友求荣”。胡风到底冤不冤呢?在特定的历史环境...
同为党内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何干之和胡风相识于1930年代上海党组织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前,他们并没有交往;新中国成立后,何干之同胡风共有8次碰面,他既关心胡风的工作安排,又同胡风的文艺观点有一些共鸣;“胡风事件”中,何干之因其名字出现在胡风日记中险遭逮捕,幸赖人民大学党委的保护得以有...
文革后,关于胡风集团问题曾经有过3次平反:1980年9月,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平反,认定“将有错误言论、宗派活动的一些同志定为反革命分子、反革命集团”是“一件错案”,解决了政治问题;1985年11月,胡风去世后,追悼会前,为胡风在上世纪20年代担任所谓“反动职务”,写过“反共文章”,“进行反革命宣传鼓动”...
毛泽东对胡风事件的直接介入,是从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开始的。1953年,毛泽东在6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严厉批评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的“错误观点”。由此而把中国的发展道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和建设的轨道。在思想、文化、文艺领域的任务,也由《共同纲领》规定的“肃清封建...
胡风事件五十年祭 ○ 周正章 要开作一枝白色花—— 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 然后我们凋谢。 ——阿垅 一 1955年5月发生的胡风(1902—1985)事件迄今已整整五十年。在历史尘埃早已落定的今天,这个事件的主要制造者、参与者和许多受难者大多已远离我们而去,而遭殃及的健在者也都是耄耋老翁了。但是,这个事件...
他已找了不少参与“胡风事件”的有关人员,也让我提供材料,现就我所知再作些补充。(一)四十年代在重庆开始的对胡风的批判與延安的整风有关。延安整风为开好“七大”,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比较顺利地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向社会主义过渡》《毛传》《三十万言书》- *绿原写的序言《无梦楼全集》三批批判材料《阿垅致胡风书信》《胡风全集9 10卷(书信日记)》《中国当代文学史》《七十年》《汉版万岁》《日记中的爸爸舒芜》《胡风、舒芜与周扬们》《悼念舒芜:胡风才是真正的告
胡风事件所起的历史作用,较之前所发生的电影《武训传》批判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乃至对“高饶反党集团”的批判,从历史链条的环节上看,都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以后历次实际政治较量的操作中,唯有胡风事件一直被作为开展政治斗争的“惊堂木”的警告符号,而贯穿于中国政...
1955年,胡风因为向中央政治局写了近20万字的“中国文艺问题的材料”、被打成了“胡风反革命集团”。这个所谓的集团,前后被批判迫害关进监狱的有上万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根本都不知道胡风是何许人也! 特别是胡风本人,他的遭遇,真让人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