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义谛,又称第一义谛或真实谛,是佛教中关于宇宙万物终极真理的阐述。以下是对胜义谛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内涵 胜义谛超越了世俗的表象和相对性,揭示了事物最本质、最真实的面貌。它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实相,即事物存在的最真实、最根本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识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也被称为“离...
胜义谛(Paramārtha-satya)意为究竟真理,揭示事物无自性、缘起性空的本质。《中论》以'八不中道'论证诸法无自性,破除对现象实在性的执着。世俗谛(Saṃvṛti-satya)则指世间约定俗成的认知方式,承认事物在缘起网络中的暂时存在状态。如杯子作为盛水器皿的功能性存在,在世俗...
世俗谛者。谓从缘生世出世间色心等法。胜义谛者。圣所知『分别名言。皆所不及』自内所证。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关系。。世尊,世谛、第一义谛有异耶?” “须菩提,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即是第一义谛如。众生不知不见是如故,菩萨摩诃萨以世谛示若有若无。(如是真实的意思)再来看看有...
缘起性空是佛教的根本要义,而二谛说之思想,基本上即是在表现佛教缘起性空的教义。二谛即是胜义谛(paramArtha satya )与世俗谛(samvRti satya ),其中世俗谛所表现的是,缘起可言说的「世俗有」的一面;而胜义谛所表现的则是,缘起性空,言语道断、不可言说的「胜义空」的一面。二谛一词最早出现于汉...
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含义1、胜义谛对凡夫而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境界。也就是说,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从未接近过的境界叫作胜义谛。现在,在我们六识所能触及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背后,还有另外一个境界,这当然不是柏拉图所讲的理念世界。这如同当空中乌云密布时,一阵风将乌云吹散,就露出了乌云背后的蓝天。同样...
《般若经》乃至龙树这种以世俗谛为假言施设,而胜义谛是离言语戏论、毕竟不可得的二谛说,事实上亦同样出现在《解深密经》中。《解深密经》大约是在纪元后不久所成立的经典,而在此经中,首先提出「三性」的概念以及识现说,而被视为是后来“唯识思想”的滥觞。在一般的观念上,常认为般若经典乃至龙树,所...
【胜义谛】:术语,法相宗所立二谛之一,相对于世俗谛而谓之胜义谛,又称真谛、第一义谛。佛教四大宗派各有不同诠释。有部师说事物虽已破灭,或虽经分析仍不排除觉其存在者为真谛,如无方分及无时分二者;经部师说不待名言臆测假设,其本质即已存在且能经受正理观察者为真谛,如诸法自相;唯识师说观察实质的...
胜义谛是真理,世俗谛不是真理。 世俗谛就是遍计所执相,世间人认为的真理叫世俗谛。 胜义谛就是圆成实相,胜义谛说世俗谛全部都是错的。 “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意思是说,佛说的真理是——世俗谛都是错的。佛没有新说出来一个什么道理,而是说你们原本所有的道理都是空。所以,把世俗谛彻底空掉是佛法...
世俗谛:因果不虚的真相 🌱那么,什么是世俗谛呢?简单来说,名言之上的因果不虚之理就是世俗谛。我们的一切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都是在名言有的基础上安立的。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善恶、对错、美丑,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 胜义谛:空性的真相 🌬️再来...
胜义谛:追求的是绝对的真实,不受任何相对条件的束缚。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根本性质,是超越现象的终极真理。 世俗谛:则是基于人们的感官经验和思维逻辑所形成的对世界的认知,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 认识方式 胜义谛:需要通过深入的禅定和智慧修行来领悟,因为它超出了常规思维和语言所能表达的范畴。 世俗谛:则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