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恒)足矣。”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了,“咎莫大于欲得”。咎的意思是罪过。欲得直译是想要得到,也就是满足欲望的意思。没有比满足欲望更大的罪过了。帛书版《道德经》在...
“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的“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于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于不满足的,过失没有大于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知足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知足知止:知道知足知道适可而止。反馈 收藏 ...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咎,指的是过错,过失!憯,指的是悲痛,伤心!合起来翻译成白话就是:最大的罪过,是把可以引发欲望的东西,显露在外。最大的灾祸,是不知道满足。最痛心的过错,是贪得无厌。罪莫大于可欲,这句在传世本里面被删除了!可能怕造成不好的影响。有句话古话叫做...
郭店本罪莫厚虖甚欲,咎莫检虖欲得,化莫大虖不知足①。知足②之为足③,此恒足④矣。译文:人要想检点自身,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自己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的事物或行为。要想对人类社会进行调查,最好的手段就是了解舆论监督所关注的民众共同追求的事物。如果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就一定要研究那个促使自然界变化的未知因素...
第二层:‘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老子的时代,属于春秋末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兵祸连连。老子分析战祸的根源:是君主无道,君主的‘可欲’、‘不知足’、‘欲得’。借此告诫世人:控制你的野心,知足知止,切勿贪得无厌。第三层:‘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老子揭示消灭战争的...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春秋《老子?四十六章》 【作者:/来源:】 【注译】罪:罪过、罪行;可:认可、许可;可欲:放纵欲望;欲得:渴望得到。全句译意为: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祸患没有再大于不知满足,罪过没有再大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A. 正确 B. 错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语出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原文: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译文:老子说:“
[多选题] (5分)老子提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这样的人生道理( ) A. 心无贪求 B. 知足知止 C.
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原文: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译文: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