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于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于不满足的,过失没有大于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请以《知足者常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相关知识点...
“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的“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于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于不满足的,过失没有大于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知足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知足知止:知道知足知道适可而止。反馈 收藏 ...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罪:罪过。可欲:尽情放纵欲望。祸:灾祸。疚:过错。欲得:想要得到。最大的罪过在于尽情放纵,不断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永不知足,最大的过错莫过于总想得到。要知道欲望无止境,人一旦贪婪成性,最后就会迷失自我,招来灾祸。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恒)足矣。”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了,“咎莫大于欲得”。咎的意思是罪过。欲得直译是想要得到,也就是满足欲望的意思。没有比满足欲望更大的罪过了。帛书版《道德经》在...
本题所给的三个材料讲述了“知足”与“不知足”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类的不知足,才能实现如此多科技突破,促进社会发展。写作时对于知足和知不足的关系,概念界定要清晰,我们不妨做如下论述:有时候,我们应该提倡“知足之足常足”,因为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者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不...
郭店本罪莫厚虖甚欲,咎莫检虖欲得,化莫大虖不知足①。知足②之为足③,此恒足④矣。译文:人要想检点自身,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自己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的事物或行为。要想对人类社会进行调查,最好的手段就是了解舆论监督所关注的民众共同追求的事物。如果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就一定要研究那个促使自然界变化的未知因素...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A.人要能够控制自身的贪欲,不能因私废公B.人要有自知之明,适可而止C.人要
详细解释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俭欲》中写道: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知道适可而止才是知足,才能长久地...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四十六章 说典释义: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严重灾难。这是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的时代,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上战场,以致产驹于野外。老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