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 ) A. &
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A. 礼乐的重要性超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考察朱熹园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理念就是有待进一步激活的中华优秀传...
一、“礼乐刑政,综合为治”中的“礼治”“礼治”,是儒家治国方略中最核心的理念。通过“礼”的调节,人们能安分守己,各执其事,以和为贵,避免了战争、混乱的状态,也形成了和谐稳定的封建等级秩序。另外,虽然礼治强调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其暗含的“功大者厚禄,功小者薄禄”的思想,也就是人们对社会的...
可以说“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思想基础是儒学。其主张礼法并用,以礼为主;德教先行,但不废刑罚。遵礼守法是实现社会治安的基础,同时刑要适中。《论语子路》:“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述了“刑”就在“礼”中,刑礼一体的关系。《孟子尽心》:“仁言不如仁声之人心深也,善政不...
非为不作,刑法何拘?——颜钧《箴言六章》结合所学,以汉朝、明朝为例,对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特点加以阐释。(10分) 4【题目】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材料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材料二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曰父子...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理念就是有待进一步激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上看,"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理念已经全面而深刻地塑造了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喻中四川大学法学院民主与法制
乐刑政,综合为治”精炼地概括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修齐治 平方略。 古代的礼、乐、刑、政 《礼记·乐记》篇说:“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 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这就是说,尊卑贵贱有等,礼要自尊安分,以导其志。乐者为同, ...
一、“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思想渊源 1、“综合为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文明之初:——皋陶“明刑弼教”舜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曾赞扬担任“士”之职的皋陶,能“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皋陶!臣民没干犯政事,...
在《史记》里,司马迁总结诸子百家的主张,提出了“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警政思想。 在《史记•乐书》中,司马迁从理论上阐述了“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思想。他写道:“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