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一、古诗词原文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石壕吏全诗《石壕吏》是杜甫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的叙事诗,通过老妇被迫服役的遭遇,揭露战争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官吏夜捉人的场景,语言凝练而情感沉痛。以下是全诗原文及分点解析: 《石壕吏》全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老妪:老妇人 从:跟从 绝:消失 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前途:前面的旅途 个人解析: 这首叙事诗,通过作者的见闻,叙述了差吏趁夜捉人,连年迈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差吏的凶暴气焰、冷暴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式深切的同情。0...
正在播放[百家讲坛]《石壕吏》中的五个“至极” 《百家讲坛》 20240123 杜甫这辈子(中部) 7 华州任上 00:38:44 本期内容 [百家讲坛]杜甫这辈子(中部) 7 华州任上 杜甫的诗歌获得新的高度 00:09:05 [百家讲坛]乾元二年 杜甫一路奔波并写下经典作品“三吏” 00:02:50 [百家讲坛]新安吏的征兵场景十分凄...
正在播放朗诵:石壕吏 朗诵:石壕吏 00:01:05 朗诵:石壕吏 00:01:05 朗诵:我向国旗敬个礼 00:01:34 朗诵:黄鹤楼 00:00:22 朗诵:我向国旗敬个礼 00:01:34 朗诵:子衿 00:00:17 读《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有感 00:02:26 朗诵: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00:02:04 朗诵:关雎 00:00:31 朗诵:子衿 00:00...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上页 下页 朗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三吏三别”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壕吏》杜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
一、康震解读《石壕吏》为何引发争议?想也不用想,我们就知道康震就是在“胡说八道”。第一,古代普通老百姓的头脑里面,大多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回事。第二,杜甫只是用他的诗歌忠实地记录下了一出人间悲剧,诗中的“怒”、“苦”等用语已经很明显流露出对老妪一家人的同情,说这是在“歌颂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