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但由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高、经费不足、实习岗位少、师资队伍不足且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大部分法学院校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持续输出高层次、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为解决上述难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既有“法学+外语”、以赛促学和线上国际法课程的基础...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须尊重规律,科学设计,精准施策,方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效果。法律外语是起点。法律外语的学习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开端。英语是涉外法律服务的主要工作语言,高端涉外法治人才首先要掌握英语,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上,尽可能掌握多门外语。法律英语并不是普通英语。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捍卫国家主权、保护我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等现实需要日益增强,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首先,涉外法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在不同地区之间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高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设施,而西部高校则在这些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长足进展。高校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涉外法治工作输送了大批人才,但仍存在培养的人才数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适应实际需要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
法学高端人才短缺,呈现结构性短板 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整体更新偏慢,尤其是涉外法治、金融法治、数字法治、知识产权法治等领域高端人才短缺,呈现结构性短板。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例。国家对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人才供给却远远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职员规模和比例远远落后于美国,...
涉外法治人才大多从事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等具体工作,肩负着用法治方式更好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职责。因此,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既要遵循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更要注重提高其政治素质。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抓紧抓好,把思政教育与法学教育贯通起来...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涉外法治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法学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紧跟国家发展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涉外法治人才,是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基础和保证,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新...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需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具有时代迫切性。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伴随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与重塑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日益...
破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难题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 肖永平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在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图为2024年4月16日,浙江省公安厅、教育厅主办的“国际人才校企双向促进”活动...
积极向全球“引智”,浙江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潮新闻 记者 钱祎 通讯员 陈飞乐 刘牧 12月2日,记者从全省涉外法治协调小组专题会议上获悉,浙江将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对标当前涉外法治建设的形势发展需要,对标涉外法治先发地区,健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使用、管理、保障的全流程机制,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