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西汉时期的道家学术著作,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 文帝好老子之言,有所不解数句,遣使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即驾从诣之, 河上公即授...
成语(Idiom):河上公 发音(Pronunciation):hé shàng gō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在河流上行船的官吏,也用来形容在特定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河上公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河上”指的是河流上,而“公”则指的是官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河流上行船的官吏。
汉文帝听了使者的话,有些生气,但也很理解。不得已,他只好亲自摆驾,来到了黄河岸边,找到河上公。看到了河上公,汉文帝鞠躬以表敬意,但他肚子里还带着气,又觉得自己身为皇帝,不该被如此对待,于是忍不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先生,你虽然有本事有学问,可是,你终究还是...
河上公,《道德经》的早期传人 河上公雕像 资料图 资料图 在三门峡这块土地上,道家鼻祖老子曾在函谷关著下《道德经》,这确实可查于诸经史典籍,而早期为《道德经》作注的河上公,其事迹却多见于神话传说,偶尔在史书上出现又语焉不详,使人有点迷茫。在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高高耸立着的迎祥阁就...
河上公修仙得道之处在琅琊(今日照)天台山。对此,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说:“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有嵇康者,...
以下是对《道德经》中部分章节的河上公注文言文及其翻译。 一、《道德经》第一章注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河上公注: 道者,自然之理也。道之所在,万物得以生。
河上公说完这些,就消失不见了。后来,孝文帝还专门在河上公离开的地方,修筑了高台,希望能再次见到河上公,可是河上公再也没有出现。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孝文帝为河上公修筑的高台,被称为“望仙台”,位于当时的陕县城西南一十三里处。关于河上公的事,记载在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中。
有人说,上仙特意派河上公来指导文帝,怕他不能全信,所以显示神迹。(出自《神仙传》)怪物三则 汉武帝去甘泉的路上看到一种虫子,红色,耳鼻牙齿俱全,没人知道是什么虫。找来东方朔,他说:“这种虫子叫怪哉,古时候无辜百姓被捕,他们对着天说:‘没有过错被罚,真是怪哉!’愁怨凝结,就成了这种虫子。”...
河上公 hé shàng gōng 词语hé shàng gōng 注音ㄏㄜˊㄕㄤˋㄍㄨㄥ 引证解释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神仙传·河上公》:“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