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士、众子,以至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dí)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
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
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士、众子,以至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