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摘自《荀子·富国》 解释:诛:惩罚,铲除。怨:心怀不满,抱怨。 全句译文:所以不进行教化就惩罚罪犯,即使刑法很多仍然不能战胜邪恶;而只教化不惩罚,那么奸邪的人就得不到制裁。 赏析:此句论述了教化与惩罚的辩证关系,教化与刑罚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是功效却不...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不加教育就进行惩罚,那么刑罚用得很多,而邪恶仍然不能克服;教育而不进行惩罚,那么邪恶的人就不会吸取教训而警戒不干;只进行惩罚而不实行奖赏,那么勤奋的人就不能受到鼓励;惩罚奖赏如果不符合...
【年代】古代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富国》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次上暴、贼及小家...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富国》 各一方 2023-08-23 收藏 评论 48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富国》 妖精 2023-02-27 收藏 评论 17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荀子·富国》 别吊死 2023-02-01 收藏 评论 ...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指事先不教育,不向人指明正误是非,一犯错就加以重罚或诛杀。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最早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衍生典故 战国·荀况《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亲属之民不劝;诛赏而不...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出自《论语·尧曰第二十》: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
不教而诛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不教而诛历史典故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次上暴、贼...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 k收起 f查看大图 m向左旋转 n向右旋转û收藏 23 评论 ñ4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相关推荐 e刷新 +关注 莫有风 02月05日 18:53 斑节虾三鲜炒糕,虾壳虾脑同肥肉一起练油,下姜蒜煸香,炒啥都香...
近义词 不教而杀 反义词 仁至义尽、谆谆教诲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偏正式 解释/意思/寓意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来源 先秦·荀况《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荀子说:“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其主张()A.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B.迎合了当时诸侯国君的需要C.代表了下层平民大众的利益D.蕴含鲜明的唯物辩证法-e卷通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