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教案 一、教材分析 《插秧歌》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动的价值”,另一篇课文为《芣苢》。《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
《插秧歌》教案篇一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映、云、树、农、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再进行续写。 4.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预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
插秧歌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1、识字6个,写字2个,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想象感受那些如诗如画的农业劳动场面,激发学生对劳动及劳动者的热爱; 4、培养阅读中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6个生字; 2、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那...
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 “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 场景。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 比作铠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写...
1.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 《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
1、插秧歌教案素养目标:1 . 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作品。2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3 .体会诗歌思想情感,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1. 理解《插秧歌》中所展现的农耕文化及其价值。 2. 通过对《插秧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农民工作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十二、教学内容安排 1. 课时分配:本单元共需4课时。 2. 内容安排: 第1课时:《插秧歌》初识与朗读 第2课时:《插秧歌》词汇与...
系统标签: 秧歌 插秧 杨万里 教案 诚斋 诗人 第二单元 6.2 插秧歌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4、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理...
教材分析: 《插秧歌》选自杨万里的《诚斋集》,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插秧景象的诗歌。这首诗歌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辛勤和艰辛,展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之情。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这首诗歌作为第 6 课出现,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了解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提高学生...
1.赏析《插秧歌》用词精准、比喻新奇的语言特点。 2.感受“诚斋体”朴实鲜活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杨万里的《插秧歌》。插秧是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因为是移栽,所以要先从育种的田里拔起,然后再种植到稻田里,这就是诗歌提到的“小儿拔秧大儿插”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