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各环节衔接,全环节、全周期地构建拔尖人才持续培养体系。优化通专融合教学模式。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英才计划、实验班等方式,加强了拔尖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强基计划、书院制等模式,强化了对拔尖人才的通识教育影响。然而,在探索过程中,有些...
近日,东北五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会议暨首届无线电报机制作竞赛决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工科课程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工科建设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
以项目制为牵引,构建问题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比较与借鉴 姚班与西湖大学在拔尖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各有特色。姚班更注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应用,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和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培养出了众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
当前,对特长生的定义,就是学科竞赛表现突出的学生,这本就是十分功利的。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拔尖人才也不只是科技拔尖人才,艺术、体育都可以拔尖人才。而且,学生的兴趣是需要不断探索、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就要改变当前学校办学“千校一面”的情况,赋予...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牵头实施,重点培养支持中国国内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计划介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中组部从2011年起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在自然科学、哲学...
王瓒指出,只要拔尖人才培养仍放在学院内部,就很难真正打破学科边界。要想真正把“强基计划”做好,需要有一个超越学院的实体机构,去统筹安排培养方案。“学院天然会从自身出发,特点是专,现有考评体系和学术环境也在强化这种导向,容易形成舒适区。”在清华,打破“舒适区”的方式是成立新的培养机构——书院。202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说,做好拔尖人才培养要做到“继往开来”,要有通过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大师的信心,充分吸收中国高等教育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与基础,做好“继往”的工作,对教育改革的探索要多一些耐心、多一点定力。同时,也要打开学校的边界、国别的边界,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
今年,学校新增了工科试验班(拔尖计划)招生专业类,该大类包含了7个拔尖人才特色班型,均实施本研贯通培养。其中包含:徐特立特色班(智能装备技术方向、智能动力与新能源方向、材料智能技术方向、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方向)、李泽湘双创班、数学基础拔尖班、医工融合实验班。考生录取到“拔尖计划”后,获得进校选拔资格...
因此,基于国际视野分析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经验,比较各国超常学生早期教育的规律和差异,有助于完善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正视差异: 搭建天才成长“快车道”人们通常把在某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或有突出表现的人称为拔尖人才。但拔尖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其成才早期的定位和定义更是存在较大争议。在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