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指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减少欲望以达到物我两忘,同时使精神格守于内,保持身心健康。 ‘恬淡虚无’的含义与起源 “恬淡虚无”是一个源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的汉语词语,它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心境。具体来说,“恬淡”强调淡泊名利、声色等...
“精神内守”,则是个体通过调节心理、情绪与精神状态,使内心达到平和、宁静、自我控制之境。此非留恋或追求身体上之触动,而是使精神格守于内,以镇定之心寂然观照,如此则阴阳和、气血畅、精气足、神气旺,身心得以康健。 总而言之,“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强调调节精神情志以养生防病。在中医看来,人之精神、意识、...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恬淡虚无,即思想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精神内守,指日常生活中精神...
这句话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是黄帝发现古时候的人身体健康、寿命长,特意去向“天师”岐伯请教其中原因,岐伯地回答说:上古之人健康长寿是因为他们“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 “健康长寿”也是圣人之教 对健...
关于健康的身心状态,《黄帝内经》有一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描述,其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是人体精神层面的描述,“真气从之”是人体物质层面的描述。 什么叫“精神内守”呢。“内守”意味着自己的认知心性足够抵御来自外界的不好的信息冲击、影响。这要求自己对外界的人、事、物有一个比较客观...
恬淡虚无,主要是摒除杂念,保持心态的安闲淸静,防止情绪躁动,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以维持脏腑气机气化的稳定状态。梢神内守,指精神静谧,守持于内,做到少思寡欲,心神宁静,思想纯洁,精神充沛,动作不袞,避免梢气耗散,以抗邪防病,延年益寿。
“精神内守”是道家养生中的一项重要修炼方法,它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道家养生的完整体系。精神内守的具体表现,是在真气到达身上时,不刻意去追求或留恋身体上的种种触动,而是让精神格守于内,使神气自然在体内相互留恋、和合。 这种修炼方...
《黄帝内经》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气功培补元气的机理。所谓的“精神内守”,就是让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养身:从损益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尽量革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形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意思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意思 恬淡虚无是指一种内心的态度。它是指摒弃世俗的事物,只关注内心的清洁和平静,将内心内守一种虚无精神的境界。一个人应该在琐碎的喧嚣中找到平静,不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只做自己想要的事,自己需要的东西,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看得非常清晰,完全不受外界所干扰,这就是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