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要百姓们“知方”,是重视“礼治”;冉有的“俟君子”以修明“礼乐”,是重视“礼治”;公西华愿做“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也是重视“礼治”;曾皙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同样也是重视“礼治”。因为曾皙同冠者、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为的是陶冶性情,从而培养他们自己的情操和高洁的...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
曾皙的志向就是一种不做作、不伪饰的真实的心境和生活,一种恬淡、自然、率性而为的生命态度。这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所以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幅春日畅游的欢愉图景,这是一幅“太平盛世...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所以本文一开始就交代了四个学生的姓名;侍坐有两个意思:⒈ 在尊长近旁陪坐。⒉ 尊长坐着,己站立侍奉。在这篇文章中应该是在尊长近旁陪坐,因为文章的曾皙正在弹琴,站在是没有办法弹琴的。由此推知,几个弟子在老师孔子...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后面的题目。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比及三年比:比较。B.舍瑟而
明确:“莫春者”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另一种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逸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这两种解释,历来...
【解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
也就是说,子路长于治军,冉有长于经济,公西华长于外交礼节——这是孔子对三人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三子的理想惊人地吻合。所以,孔子不赞同他们,既不会是因为否定其能力,也不会是因为三子“志非其能”。 这一理解,可以在下文孔子对“三子之志”的点评中得到加强。夫子“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