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光同其尘,解其锐,挫其纷”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这段文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大意是:有智慧的人不随便...
“和其光同其尘,解其锐,挫其纷”的字面解释是: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消除它的锋锐,消解它的纷扰。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一种理想状态。其中,“和其光同其尘”意味着在保持内心光明的同时,也要学会融入尘世,不张扬自己的光芒;...
(帛书本)道盅(冲),而用之有弗盈,渊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也,象帝之先。译文 道,冲而取用却盛不满,是如此之深!与滋生万物的本源同宗,可挫除锋锐,消解纷杂,与光融和,与尘化同,是如此澄澈,无所不在,无所不是,这不知是谁的...
我们就感觉到。我们的道和西方人对道的认识,好像有点不一样。他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你先看看这四个其是什么意思?就是道的作用啊。道的作用是什么?人家有锐,你把它挫掉,那不是啊,那就强制了,那不自然了。他是什么呀?他是把自己锐利的锋芒挫掉。他这个道是很锐利的,可是他...
渊兮,似万物之宗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抽象的,但它的应用却无限宽广,怎么用也用不完。 (道是)多么深远啊,(它对人行事的指导作用)就像是引导万事万物发展的宗源:减少各自的细小不同,解除各自的装饰外表(回归本质),融合各自的光亮...
道冲①而用之,或不盈②,渊③兮似万物之宗。挫④其锐,解⑤其纷,和⑥其光,同其尘⑦。湛⑧兮似或存⑨。吾不知谁之子,象⑩帝之先。 【语译】 ①冲:通盅,空虚之意。 ②盈:满,引申为尽、极限。 ③渊:渊深,深远。 ④挫:消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锐,锐气、锋芒,指各种自以为是的行为和轻薄浮躁的情绪。纷,纷繁杂乱、支离破碎的事物及意识。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而言。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锐气及浮躁情绪被挫消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乱都得以解除;摒弃那种张扬...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看似虚无,但它的作用又似乎没有极限。它的深远无法探及,就如同万物的宗源。(它将自己的锐气完美收敛,却又能解开重重纷杂;它将自己的光芒隐藏,又能与俗尘混同。)它深沉得难以了解,而又似乎时时刻刻存在于万物的四周。我并不知道...
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想想这四个“其”是什么意思?这是道的作用。道的作用是什么?人家锐,你把他挫掉?当然不是。那就是强制,就不自然了。那是怎么样?是把自己锐利的那一部分,锐利的锋芒自己挫掉。这个道是锐利的,可是自己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让人没有感觉到。锐:自我锐气。...
〈原文〉道冲①,而用之或②不盈③,渊兮④似⑤万物之宗⑥。挫其⑦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⑧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⑨之先。〈注释〉①冲:通“盅(zhōng)”,〈说文〉:“盅,器虚也”,器物的虚空。此处代指“虚空”。②或:或许。③盈:满。④渊兮:深远啊。兮:文言助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