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冯友兰住进临时防震棚,接受了毛主席夫人的慰问,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又给他造成了大麻烦。没过多久特殊时期结束了,大部分被冤枉的人都在两年内恢复了名誉,冯友兰则因为被慰问这件事,直到1979年才恢复了名誉。念及过往以及自己曾许下的豪言壮语,这时候冯友兰也才明白了毛主席...
1946年9月,冯友兰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邀请,前往美国出任该校的客座教授,并取得了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但身居异国讲授中国哲学史,使冯友兰感到非常心酸,他终于认识到:“还是得把自己的国家搞好。”1947年,冯友兰毅然回国,回到了久别的清华园。1948年12月,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派飞机去北平接胡适、...
1957年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冯友兰和毛主席分到了一组。在会上,冯友兰提出古代哲学命题应该分为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让毛主席注意到冯友兰的思想。同时毛主席的“批判继承法”和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虽然继承哲学遗产的问题上,毛主席和冯友兰有分歧,但并不影响两位哲人的交往。散会的时候,...
1964年,全国政协委员会召开大会。作为政协委员的冯友兰应邀参加。大会闭幕时,冯友兰有幸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合影。在照相时,冯友兰被安排坐在毛泽东和刘少奇座位背后的中间。毛泽东见到冯友兰后,主动与他握手,并亲切地说:"你的身体比我的身体好。"这次短暂的交谈,让冯友兰倍感温暖。毛泽东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他的心情...
北大毕业后,冯友兰先是去了河南第一工业学校任教,第二考取了官费留学生,他拒绝了傅斯年去欧洲的邀请,接受了胡适的建议,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杜威的学生。傅斯年 罗家伦 陈公博 稍显奇怪的是,杜大师对在中国竭力宣讲其学说的胡适评价并不高,却在给冯友兰的奖学金推荐信上,称赞冯友兰是“真正的学者材料”...
当时,冯友兰发表了一篇名为《论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的文章,其中对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不久之后,他受到邀请参加了中共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分组讨论时,冯友兰恰好和毛主席在同一组,小组会议在毛主席家中举行,由毛主席主持。让冯友兰没想到的是,当他刚踏进毛主席的家门时,...
1949年,冯友兰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拆开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上司,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送来的一张飞往台湾的飞机票。但年过半百的冯友兰想都没想,直接将机票装好信封,回寄给了梅贻琦。做完这一切后,他以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的身份,与师生们一起迎来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这一年,这位哲学大师刚刚54周岁。我要准备...
毛泽东主席收到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一封信后,表示高度赞扬与肯定。信中,冯友兰明确表达了自己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五年之内重新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的决心。毛泽东主席虽然未曾与冯友兰见过面,但对他早有耳闻。早在1939年至1946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并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
如此一代宗师,理应被世人称颂,但实际上,在那个时代,许多学者对冯友兰却是一片讥笑。像胡适这样对所有人都很温和的人,他很不喜欢冯友兰,认为他是个十足的笨蛋,是读书人的耻辱。冯友兰究竟做了些什么事,使得人们宁愿忽略他的学问,反而把矛头指向他?这算是中立呢,还是偏狭呢?冯友兰在清华任教期间,清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