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直军在华为的前几年主要参与的是交换机的业务,那个时候华为还有郑宝用、李一男等技术大佬,而且,在万门交换机研发成功后,华为的产品在市场中站稳的脚跟,之后重要的就是市场持续开拓,徐直军则冲到了前面。而余承东那个时候的重心主要是在3G的研发上,虽然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但国内3G牌照没有发放,导致余承东始终...
与徐直军的敦厚朴实相比,余承东的做事风格就显得非常激进和强硬。2021年,余承东开始深度介入华为造车业务。在他看来,国内传统厂商品牌、渠道、零售的能力都很差,华为若不入场,帮助车企把设计、体验、销售等都做好,那么华为汽车业务便不能实现商业闭环。于是,在零部件和华为HI模式之外,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浮...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与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直接相关。而关于“造车”,这几天华为内部引燃了一场新风暴,也将余承东推上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包括徐直军、孟晚舟在内的各位华为高管都公开发表严厉措辞,虽言指“造车”,可都看得出来矛头已指向余承东。对于素来深信家丑不可外扬的中国人,尤...
至于华为方,则是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座谈并共同见证签约。 有意思的是,本次华为方并未看见余承东的身影。 坊间猜测,目前华为“造车”已分成两大派系——由徐直军主导的HI模式,以及余承东掌权的智选车模式。 2019年9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彼时,华为对外传递的信息...
余承东的观点是业内诸多人士都无法认同的,任正非和徐直军看来也不认同;只不过余承东的态度似乎还比较强硬,对于公司的做法是不太认同的。这可能与华为的轮岗制度有关,轮岗制度带来的无疑是企业内部的派系斗争,在各自掌控企业的阶段总会出现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方案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链和关系网,在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
项目交付完毕在合同验收的时候,问题来了,余承东当初的“吹牛吹过了”,发现有几项部分指标没有达到当初承诺的标准,客户拒绝支付合同尾款。为追讨尾款,华为安排多位高管出面协商,但都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小徐总”徐直军出面,提出补偿方案,赠送客户100个3G基站,才算是把这件事收了尾(案例来源于华为前高管...
1月22日,华为与东风岚图正式牵手,代表华为出现在签约仪式上的不是余承东,而是徐直军。一直以来,华为在汽车业务上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徐直军力挺HI模式,余承东为智选车模式站台。当前,HI模式阵营除了长安,终于迎来新的合作伙伴。随着华为将车BU装入独立公司引望智能,后续吸引车企入股,有望进一步释放可能性。...
余承东与华为再起争执。“有些人、部门或合作伙伴在胡搞华为的名声。华为不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3月底,在华为财报沟通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将矛头直指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4月1日,问界汽车在全国接近1100家门店全部取下了上线还不到1个月的“HUAWEI问界”相关...
车东西11月26日消息,刚刚,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汽车”)发布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公告。从现场照片来看,华为的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和华为的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都出席了会议,可见华为方面对这次合作的重视程度。公告提到华为和长安汽车要成立一个合资...
与徐直军淳朴朴实的作风相比,余承东的工作作风显得十分激进和严厉。2021年,余承东大举涉足华为汽车制造。他认为,国内传统厂商品牌、渠道、零售能力较弱。如果华为不进入市场,帮助车企提升设计、体验和销量,那么华为的汽车业务就无法实现闭环。商业。于是,除了零部件和华为HI车型之外,余承东的智能车选车型也出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