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时代,各种哲学辩论喧嚣大地,令人困惑而莫衷一是,这就激发了庄子的想象力,他在超验主义(玄学)的鼓励下,开始怀疑人们思想的真实性,在这种怀疑精神的催发下,使他果然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万物是一体的,即齐物为一。 所以,庄子让我们以“道”观万物、观己心,如此而行,我们最后会发现,其实在“道”的层面上,...
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土者<3>,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4>,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授天子二策。下卿进曰:“敬戒无怠,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万民望之...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ti2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
《秋水》篇说:“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由数量的差别来看,若论物的大,那你只要用更小的事物和它作比较,则万物莫不大了,反之亦然;这就是为什么秋毫之...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
以趣观之:通过人们对事物的兴趣来观察。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从事物肯定的一面去看,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是不对的;两个人吵架,你看其中一个人不顺眼,他说啥都是不对的。因其所非而非 之,则万物莫不非:顺着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
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 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 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 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 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
二曰:圣人深虑天下,莫贵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於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尧以天下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