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摘自《荀子·富国》 解释:诛:惩罚,铲除。怨:心怀不满,抱怨。 全句译文:所以不进行教化就惩罚罪犯,即使刑法很多仍然不能战胜邪恶;而只教化不惩罚,那么奸邪的人就得不到制裁。 赏析:此句论述了教化与惩罚的辩证关系,教化与刑罚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是功效却不...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将“先教”视为“政之始”,将刑法视为“政之终”。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 隆礼重法 B. 思想统一 C. 以法为教 D. 明法审令 相关知识点: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整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
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不能战胜邪恶);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得不到惩罚)。”这种观念属于( ) A. 庄子 B. 荀
1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他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礼法并施 C. 严刑少恩 D. 以民为本 2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 A. 荀子 B. 孔子 C. 商鞅 D. 韩非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从材料的描述可知,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
不教而诛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使用例句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不教而诛。 不胜不胜(bùshèng)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be unequal to;cannot bear (stand)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意思是不进行教化,而使用刑罚,刑罚用得多就会混乱,却不能克制邪恶;但只教化而不实行惩罚,奸恶的人就得不到惩罚。 翻译含义2: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加以教育就立即诛杀犯罪者,那么刑罚会非常频繁,但邪恶之风仍然无法被遏制;如果只是教育而...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题目】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
《荀子·富国》原文与译文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 不加教育就进行惩罚,那么刑罚用得很多,而邪恶仍然不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