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甫近法皖、浙大家,远宗古玺、汉印,兼取金石文字素材,受启迪于邓、赵的创作思想与方法,并加以融会贯通,拓展、创造,最终形成雅正、雍容的篆刻艺术风格。从而确立了“黟山派”的印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士陵是一位于晚清印坛上具有开宗立派意义的大师,也可以说是...
黄牧甫以黟山派开山之功,加上易大厂、李尹桑、乔大壮、寿石工、黄少牧、邓尔雅等一批印坛菁英继其衣钵,终于形成晚清乃至民国印坛持续多年的京沪粤三足鼎立的局面。 京,有齐白石;沪,有吴昌硕;粤有黄牧甫。 黄牧甫,与跟他同时的吴昌硕、齐白石走的是...
黄牧甫作品:意与古会 晚年黄士陵回到故乡黟县,修筑 “旧德邻屋”。后应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端方所邀,到武昌协助其从事书籍的辑著工作。黄牧甫作品:一尘不染 光绪三十年,黄士陵归老故乡。潜心研究篆刻艺术。1908 年正月开春,他还刻了一方 “古槐邻屋” 的印章,1909 年,黄士陵逝世,享年 61 岁。黄牧甫作...
名家~黄牧甫 黄牧甫(1849-1908)安徽省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黄牧甫八九岁即操刀习印。到十四岁时,父母已相继辞世,随从兄在南昌开设照相馆,籍以糊口,期间开始了鬻印生涯。二十八九岁时,他在南昌就...
黄牧甫作品:福德长寿 目前在牧心印社的篆刻老师中,只有炳平老师研习黄牧甫风格。炳平老师黄牧甫风格作品:月是故乡明 炳平老师的黄牧甫风格作品线条光洁整齐,笔画粗细均匀,给人以端庄、典雅的感觉。在刻制过程中,刀法精准,冲切有力,能够很好地表现出黄牧甫印风的线条质感。炳平老师黄牧甫风格作品:暗香盈袖 ...
黄牧甫篆刻的源头 清代的篆刻,有两位大宗师级的人物,分别是丁敬和邓石如。丁敬开创了浙派,丁敬之下,是”西泠八家”除他和钱松之外的另六家(钱松可能算是比较特别的存在);邓石如开创了皖派(有一说“邓派),邓石如之下,主要是吴让之。再往后,就是钱松、赵之谦、徐三庚、胡钁的皖浙横站,其中又以赵之谦最为...
黄牧甫是近代印坛影响甚广的篆刻大家。他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唯一标准给予了变革。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其治印的刀法、篆法和章法,不与...
说是临摹样本,却不同于一般的临摹本,它有边款,这种边款很重要,因为,边款中记录的,是黄牧甫大师对于自己临摹汉印的自我检查:“骑督之印”见《十六金符斋印集》,务芸爱之,嘱陵仿之,其光洁可及,而浑古不及也。明聪审定。我们知道,黄牧甫一贯推崇“光洁”,对赵之谦作印的“光洁感”大加激赏:“...
他是晚清印坛巨臂,在众人求变的呼声中,他不盲从,不妄东,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成为印坛一代宗师。 黄牧甫(1849——1908),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新文章 国画之妙不在尺寸大小,全在境界,陈半丁花卉咫尺之内有大境界! 23小时前1433阅读 他的山水苍润秀美,简约疏放,一代巨匠陈半丁山水有超尘...
黄牧甫(1849-1908),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是晚清时期成就很高的篆刻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安徽黟县人。黄牧甫是篆刻“黟山派”的开宗大师,其父博雅能义,著有《竹瑞堂集》。\x0a\x0a黄牧甫的篆刻特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