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趾》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篇,其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翻译 第一节:“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这里用麒麟的脚趾来比喻公子的仁厚品德,表达了对公子的...
第一章节中用“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很像摆在眼前的两幅美丽的画卷:首先出现的是那只不会踩踏生草和生虫的麒麟,它悠闲地在翠绿的森林中漫步;然后画面突然改变,出现的是一位仁厚的公子,微笑着出现在麒麟的幻影中。他们的形象互相照射,让人自然而然地感到惊叹。 后面两章改动了几个字,但文章的总体意思并没...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朗读 麟之趾注释及注音 [1]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或杰出之人。 [2]趾:足,蹄。 [3]振振〔zhēn zhēn〕:仁厚貌。 [4]公子:诸侯之庶子,亦泛称诸侯之子。 [5]于〔xū〕嗟:叹息之辞。 [6]定:通“颠”,一说通...
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赞美贵族公子,而以“麟”起兴,这在今天...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1、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仁慈之兽。趾:足。有趾为足,无趾为蹄。 2、振(真zhēn)振:信实仁厚貌。 3、定:额头。 4、公姓:与公子、公族近义,均指贵族子孙。
一、《麟之趾》原文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二、《麟之趾》原文翻译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三、诗经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
011【国风·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译文】象麒麟的脚趾,了不起的公侯之子,哎哟,我的麒麟啊!象麒麟的额头,了不起的公侯子孙,哎哟,我的麒麟啊!象麒麟的尖角,了不起的公侯家人,哎哟,我的麒麟啊!【注释】⑴麟:...
在《诗经·周南》最后一篇比较喜庆的诗篇——《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麟(lín):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振振(zhēn):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贵族子孙,公姓、公族同义;于(xū):通“吁”,叹词;定:通顁(dìng),额头。这首诗从...
诗经第十一篇:麟之趾拼音释义版。周南篇末篇。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麟之趾 #诗经 #国学启蒙 #儿童教育 #传统文化 - 熙禾国学堂于2023110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