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李世民让魏徵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装作没看见,李世民顿时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徵闻言回答说“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尽管李世民这样追思妻子的行为是违背礼教...
魏徵,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唐朝宰相,在梦中斩杀泾河龙王。魏徵,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唐朝宰相。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留言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结果天庭突降圣旨,要求泾河龙王明日降雨...
魏徵从来就没有进入李世民的核心权力层,从来没有成为李世民的心腹,魏徵更没有入阁拜相,魏徵始终就是一个形象代言人的身份来衬托李世民的明君的形象。魏徵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人(今河北人),魏徵出身极为贫苦,自幼生活潦倒,他与房玄龄,温彦博、杜如晦等人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些人要么是官二代,要么是...
魏徵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字玄成。自幼孤苦贫寒,但穷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志向。大业末年天下大乱,魏徵终于等来机会一展身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给瓦岗寨的李密写了不少奏疏,李密发现魏徵十分有文才,并召他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魏徵欣然前往...
这样的一种倾向与魏徵耿直的性格结合,主要就在进谏上表现出来。虽然魏徵自言不做忠臣,但李世民依然多次以“忠”来褒奖他,如称赞他“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自从李世民为魏徵定下忠臣的调子,此后对魏徵的评价也多沿着这条主线,把魏徵的进谏与忠诚联系在一起,比如独孤及赞美他“爱君忘身近贞”...
魏徵,字玄成,河北馆陶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敢于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千秋金鉴”。 魏徵敢于犯颜直谏,刚正不阿。他曾先后向唐太宗陈谏200多次,劝诫太宗以史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虽多次激怒太宗,他却神色自若,无所畏惧。贞观...
公元633年2月28日,唐太宗举办国宴,席间,魏徵故意不看表现平乱的舞蹈《七德舞》,却对彰显文治的舞蹈《九功舞》兴致勃勃。一个舞蹈,看或不看,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就是这个微小的动作里,却藏着魏徵无处不在的,精雕细琢的韬略和纵横之术。 魏徵是众所周知的唐代名相,可他还有另一重身份,他还是从隋朝末年的...
魏徵是初唐名相,以忠言直谏闻名,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生前受到唐太宗的信任,但他死后不久,却遭到了唐太宗的忌恨。一段君臣佳话因此蒙上了阴影,如此结局,令后世读史之人生出许多感慨。魏徵是巨鹿郡下曲阳县人(今河北晋州鼓城村),出生于公元580年,比房玄龄小一岁。魏徵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出家...
魏徵 词语魏徵 拼音wèi zhǐ 注音ㄨㄟˋㄓˇ 繁体魏征 详细解释 ⒈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钜鹿(今河北巨鹿西北)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隋末参加瓦岗军,后又被窦建德重用。入唐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太宗即位后,被破格提拔为谏议大夫,参预朝廷大事。先后上谏二百多次,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