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类型相对单一,但是内容丰富,蕴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注重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4.继续强化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的考查,体现地理的学科价值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地理思维能力的运用。试题通过重大工程,一带一路,乡村产业变化重点考查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极端天气变化...
高考地理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久? A. 24小时 B. 24小时4分 C. 23小时56分4秒 D. 25小时 答案:C 2. 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东南亚地区? A. 泰国 B. 越南 C. 印度尼西亚 D. 印度 答案:D 3.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其发源地是: A. 唐古拉...
2023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与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全国甲、乙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往年保持基本稳定,新课标卷的结构与适应性测试卷一致,给学生以熟悉感。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
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6分) (2)简述典型泥炭湿...
试题亮点本题注重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试题聚焦特定时空视角下的区域地理现象,引导学生由区域特征入手,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推理与合理解释,对体现学科本质、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具有导向意义。第二,试题情境设计简洁明了,要求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分析历史上海岸线变化的特点(地理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25):4专题三 水圈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25):6专题五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差异
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利用新闻热点报道,从地理要求、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好。这类答案通常就隐藏在文字和图表中,但不能照样摘抄文字,要结合地理原理将它重新组织。 (3)归因层次性表达 某一地理现象(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要有主次先后,这样才能显得条理清楚、...
2024年高考最后一科地理考试已经结束。专家表示,与往年比,今年试题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提供多角度、多...
教学中要提升学生掌握和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多要素、多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从时间和空间综合的角度,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辩证而非僵化地分析区域人地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