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是为弘光帝。因“拥兵迎福王于江...
众所周知,阮大铖与马士英相交莫逆,方国安父子是与马士英同处一个战壕的战友,东林党人说阮大铖、方国安父子降清,无疑在影射马士英也同时投降了。更为巧妙的是,东林党人并没有直接写明“马士英投降”,只是在《明史》中将马士英与降清的阮大铖交叉着写,顺带提了句马士英被清军处死,还毫不客气的将...
他就是马士英,一个明朝末年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就在史可法殉国的次年,顺治三年(1646年),马士英在弘光政权灭亡之后,一直坚持反抗清廷,最终被叛徒出卖,面对劝降他也誓死不降,最终殉国。作为万历年间的进士,经历万历、天启、崇祯帝、弘光朝的马士英,仕途中无法避过的便是当时大明朝堂之上,越演越胜...
东林党人自然不能说是自己的责任,于是本来就有道德污点的马士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是他干的不是他干的通通安在他的身上。就连马士英为国殉身的举世皆知的结局,东林党人也要做一做手脚,以春秋笔法污蔑。客观地讲,马士英算不上贤臣,他与岳飞、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有很大的差距,南明的覆灭和他不能说没...
马士英是明朝末年的重臣,在弘光朝有拥立之功,因而成为了内阁首辅。由于其在弘光朝的地位,因此他被普遍认为要为南明政权的败亡负主要责任,在后世以奸佞的面目示人。马士英,字瑶草,贵州贵阳人。相传本为李氏子,后过继于马氏。万历朝1619年进士,一路升迁,于甲申年1644年时任凤阳总督。这时,由于马士英手握...
马士英的人生从此跌入谷底,一片灰暗。然而事实证明,马士英确实个搞关系的能手,十年后,多年积攒的人脉关系派上了用场,马士英终于时来运转。崇祯十五年,有人向时任内阁首辅周延儒推荐起用马士英,于是,马士英东山再起,重新出山,成为了凤阳总督。顺便说一句,推荐马士英的那个人名叫阮大铖,请记住这个名字...
今天就来讲一讲南明最著名的奸臣,也是南明的缔造者之一马士英的故事,通过这只“小麻雀”,回顾一下弘光这个奇葩政权的短暂经历。马士英,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马士英考中进士,被授为南京户部主事。当时大明实行北京、南京两京制,南京与北京一样保留了一整套完整的六部行政班子,因为...
南京这时分为两派,一派拥立福王,一派拥立潞王,最终拥有兵权的马士英一派获得胜利,拥立了福王朱由崧。有拥立之功的马士英成为南京最有权势的大臣,史可法、左良玉都是左右时局的大臣。史可法被马士英排挤出京,去了扬州。左良玉因手下黄澍和马士英结怨,假太子一案爆发,左良玉趁机起兵要诛杀马士英,结果左良玉死...
但总的看来,马士英虽有一定才能的,但这点才能做地方大员尚可,主政中枢则不逮。更主要的是由于人品不佳,妄结匪类,误用奸人,以致酿成大祸,成为罪人。马士英误国,这是不争的事实,无法辩驳的。至于事实我在此就不罗列了,反正也是坏事多多。但有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弄清楚,首先,马士英并非阉党。世人往往...
马士英到官刚刚一月,就因为发文书取公帑数千金,馈赠给朝中显贵,为镇守太监王坤举报,被遣戍边。虽然,马士英的作为是官场惯例,不究,是惯例使然;究,就是违法。当时,东林党、复社集团的人还上书,称此是被王坤阉党构陷,帮他说了话。而阮大铖以前就是东林党人,为高攀龙弟子。东林党在宪司的领袖人物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