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面塑大师汤子博,1882年生于通州。从小喜欢绘塑,兴趣广泛,对医、儒、释、道、禅都有研究。“面人汤”面塑,清末由汤子博首创,他以深厚的国学和艺术功底,博采众长,将民间面人由“签举式”改为“托板式”,进而创出核桃面塑、浮雕面塑、悬塑面人等多种形式,题材也拓展得极为广泛,有书卷人物、戏曲...
沈阳“面人汤”,沈阳市皇姑区传统美术,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面人汤面塑艺术始于清末,其风格流派由近代面塑艺术家汤子博先生(1882—1971)创立。“面人汤”的创始人汤子博的弟弟汤有益也是一位面塑工艺大师。汤子博擅长做佛门人物,汤有益则擅长做古典戏剧人物。东北解放后,汤有益来沈阳发展,“面人汤”...
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从此“面人汤”从民间登上艺术殿堂。汤子博先生为发展民族工艺美术事业勤奋创作,默默奉献毕生精力。其作品多被选为国家礼品并常参加国内外展览,曾获“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奖章。“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先生成长于艺术之家,耳濡目染,潜...
看“面人汤”如何在核桃壳中另写传奇!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江米人,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有了面塑艺术的雏形...
"面人汤"面塑,清末由汤子博首创,他以深厚的国学和艺术功底,博采众长,将民间面人由"签举式"改为"托板式",进而创出核桃面塑、浮雕面塑、悬塑面人等多种形式,题材也拓展得极为广泛,有书卷人物、戏曲人物、仙佛人物等,用料从面粉到陶、木、泥等,以大量成功的作品确立了"面人汤"面塑流派的地位。面人汤”“...
1. 北京通州的面人汤面塑艺术起源于清朝末年,其创始人汤子博先生(1882-1971)为这一流派奠定了基础。2. 面人汤艺术主要通过家族传承,辅以师徒传授。汤子博凭借其深厚的国学和艺术修养,吸取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确立了面人汤面塑流派的位置。3. 第二代传人汤夙国继承并发展了面人汤艺术,使得这一流派...
与时俱进是他一直秉承的理念,非典时期他捏了“白衣天使”的面塑;北京申奥成功他捏了一组关于奥运的面人等等,他的作品不止有中国的达摩,也有国外毕加索。 达摩面塑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侯一民曾说:“老面人汤将传统绘画和文学纳入面塑,足迹踏遍九州。小面人汤则将中西艺术溶于面塑,足迹遍及五洋,他的作品通俗而不媚俗...
沈阳“面人汤”的第二代传承人汤林玉,1926年出生于北京,师从伯父汤子博和父亲汤有益。1953年,他来到沈阳,继承了家族的面塑技艺,并在此基础上注入了“面人就是面神”的灵性。他的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包括花鸟鱼虫、《八仙过海》等大型面塑,以及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场景。他发展出了“揉、...
面人汤博采众长,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广泛吸收各地雕塑艺术特色,将此前的民间面人由“签举式”面塑玩偶改塑为“托板式”案头面塑,从而使面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艺术品。2011年,面人汤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面人汤艺术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