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积淀深厚,“面人汤”面塑艺术孕育而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传承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汤式面塑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法,以及人物的眼神和身体语言打动了无数观众,异常精美,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可谓是“双眸观世界 运河堤畔现英才,十指演春秋 汤门面塑...
非遗文化—面人(面人汤)面塑是以面粉为材料,采用揉、搓、剪、挑、压、粘、贴等手法来造型的艺术,北京通州“面人汤”的面塑艺术便是其流派之一。“面人汤”的面塑形体完整饱满,造型略作夸张,色彩鲜艳醒目,制作手法多样,注重神气动态,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面人汤”面塑艺术始于清末,其风格流派由近代著名...
如今,面人汤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时间看似不长,但它却是无价的,比如汤子博创造的“核桃面人”,如今已经没人能做得了了……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有关面人汤的故事,参观更多面人汤的作品,在通州区档案馆内,就有一间“面人汤”艺术馆,这里面珍藏了汤夙国生前捐赠给区档案馆的300余件作品、手稿等,其中就有一件“核...
通州对中国面塑艺术贡献是非常大的。面塑大师汤子博、汤夙国,有“面人汤”的美誉。这个美誉,渗透着两代人的心血与智慧。汤子博生于1882年,原名有彝,通州新城南关人。幼年心灵手巧,喜绘画,入私塾业余学画常废寝忘食。辍学后爱到画店观摹。清光绪末年,万寿宫为通州的“天桥”,往来艺人极多,山东曹州艺人所塑面人生...
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面人汤”艺术馆
第一代面塑大师汤子博(艺名面人汤),1882年生于通州新城南街。先生少喜绘塑,兴趣广泛。对医、儒、释、道、禅均有研究。清末在通州万寿宫偶遇山东面塑艺人,颇感兴趣,遂购其面团,潜心研习面塑,终有所成。他将传统签举式玩偶改革成托板式面塑艺术品,更创新了核桃面人艺术珍品。汤氏面塑独具特色,...
久负盛名的汤氏面塑技艺便发源于此 清末民初 汤岭的三爷爷汤子博在万寿宫 受山东捏面人启发 实现开宗立派 将“签举式”改为“托板式”面人 自此诞生出别具一格的 通州“面人汤”流派 匠心独运 一双巧手几笔勾勒 指尖生花捏塑万象 于半个核桃中雕刻27个人物 ...
#文化通州#【纪念面人汤二代传人汤夙国】去年3月8日,发源于运河文化的“面人汤”面塑的第二代传人汤夙国走完其一生,享年84岁。斗转星移,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春风吹绿柳枝,吹开桃花,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这些为运河文化、为人类艺术奉献过的人。斯人已逝,缅怀之余,我们且走近汤夙国的女儿,了解荣誉背后那个慈爱、...
面人汤的基本介绍 面人汤面塑艺术始于清末,其风格流派由近代面塑艺术家汤子博先生(1882—1971)创立。面人汤所用材料有面粉以及陶、木、泥等,并采用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及动物的胡须和毛发之类,以加强形似的效果。面人汤的面塑形体完整饱满,造型略作夸张,色彩鲜艳醒目,制作手法多样,注重神气动态,有...
近日由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通州区档案馆主办,通州区文化馆承办的喜迎二十大——“面人汤”艺术作品展活动在通州区文化馆展出。 悠悠运河,积淀深厚,“面人汤”面塑艺术孕育而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传承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汤式面塑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