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1892-1982),工部局东区小学的创办者(后更名为“上海市霍山学校”,现作为同济大学附属澄衷中学组成部分,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将为学校后续办学增添新的动力),作为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1]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
第二年年底,陈鹤琴的儿子陈一鸣出生了,这是一件影响陈鹤琴的大事,这件事甚至与中国幼儿教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陈鹤琴终于有了一个办幼儿园的“对象”。初为人父的陈鹤琴,对儿子疼爱有加。从儿子的第一声啼哭起,陈鹤琴开始了他的儿童研究之旅,他用白话文和当时看来相当奢侈的相机,采用有文有图的方式记录...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曾编撰了我国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本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本专著,就是奠定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第一块基石。为了完成这本专著,陈鹤琴花了2年半的时间,系统地观察和记录了自己儿子的成长过程。1920年12月26日,29岁的...
陈鹤琴提出了多种美育方法,包括直观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他认为,直观教学法是通过观察、欣赏、体验等方式,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实践教学法是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游戏教学法是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这些方法既...
陈鹤琴,1914年(民国3年)8月清华大学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回国研究 1919年8月回国。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
陈鹤琴 一、陈鹤琴先生的生平事迹 陈鹤琴(1892-1982),中国幼教之父。浙江省上虞人,15岁入杭州蕙兰中学。 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 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陈鹤琴开创了中国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先河,留下了400多万字的著作,推进了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他用毕生的精力进行幼儿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构建了中国儿童心理、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幼稚师范教育的完整构架,奠定了中国幼教事业的基础。
【育儿指南】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他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并且这一理念也适合教师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 陈鹤琴 (l892—1982) 著名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 陈鹤琴《写给青年》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四位圣人”,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们:陶行知是乡村教育的圣人,晏阳初是平民教育的圣人,黄炎培是职业教育的圣人,而陈鹤琴,是儿童教育的圣人。 传统亲子观念的桎梏,使得千百年来在中国家庭中,孩子始终处于“附属品”的地位存在,被家长们专制且不容置疑地看管着,得不到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