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派宗师陈与义的七绝4首,师尊杜甫,笔力横空,疏朗明快 陈与义,1090—1138 年, 宋洛阳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号简斋。陈希亮曾孙。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金兵破开封,避乱南下。高宗绍兴元年至行都绍兴,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工诗,初学黄庭坚...
在写作特点上,陈与义感怀诗以时事入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他还善于运用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再有,陈与义的这类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他的感怀诗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具备忠诚坚定的信念,还包含积极进取的精神。写景咏物诗,观察入微,描绘细腻。
《襄邑道中》是陈与义在政和七年(11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陈与义担任开德府教授的任期已满,正准备前往京师开封等待新的任命。这次行程对陈与义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不仅完成了任期,而且有望获得更高的职位,因此心情格外舒畅。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陈与义此次入京正值春末夏初...
总之,在对陈与义与杜甫的近密对比中,作者充分考察了陈、杜二人在观察世界和诗歌写作等方面的异同,为读者描述了陈与义“破茧成蝶”的精彩历程:通过努力成为“杜甫”,陈与义成功地重新发现自我,最终成为了“自己”(第9页)。近密诗学的提出:自然与诗人 自然与诗人的关系,是该著探讨陈与义诗歌的另一条重要脉络。
宋:陈与义《襄邑道中》这是一首行旅诗,记录了诗人舟行江面的愉悦感受。两岸一片花红柳绿,落花随风起舞飘落到水中,把我的小船映照得微红。船儿轻快地行驶在江面,只有半天的功夫,百里榆堤就被远远地甩在身后。我躺在船板上仰望着满天的云彩,白云似乎一动不动,却不知其实我在动,云也在动!自然轻快又...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今河南洛阳人。荣登宋政和三年(1113)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寻谪监陈留(今属河南开封)酒税。后拜中书舍人,迁吏部尚书,出知湖州。绍兴六年(1136),拜翰林学士。因名相张浚提携,他于绍兴七年(1137)正月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陈与义是两...
在南北宋之交,最为杰出的诗人非陈与义莫属。他的诗雄浑悲壮,一生追求自然诗境,虽然他并非江西人,但他是江西诗派代表之一,在诗歌创作与诗论方面推动了江西诗派的发展。他被称为“诗俊”,诗歌创作尊杜甫与王维,在诗的句式、选题、风格、精神上,都与杜甫、王维有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陈与义十首诗...
陈与义 标题包含 共44首诗词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官员。 陈与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他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后来因为受到权臣排挤,被贬谪到陈留(今河南开封)等地。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 管理 百科 讨论 精华 等待回答 如何理解小说《亮剑》尾声中将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作为田雨的绝命词?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