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坤节。在1 6 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 8 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 0 1 8 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 2 7 5 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
”作家杨盛龙在他的《太阳西行》一文中这样描述锡伯族西迁戍边的壮举,把我们带回了26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锡伯族西迁画卷。(图片来源:央广网)从东北到新疆,锡伯族西迁是一个民族响应国家号召,戍边屯垦、保家卫国、建设新疆的爱国主义壮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保卫祖国西部疆土的完整,开发建设大西北以及...
锡伯族人把戍边守土,当成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当成了民族的荣耀。每年的农历4月18日,是锡伯族人最重要的西迁节日。为什么要选择农历4月18日这天呢?因为在260多年前的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一起聚集在这座锡伯族家庙,跪拜祖先、话别亲人。当时,有一个朝鲜使节路过锡伯族家庙,记录了锡伯族祭祖感人的场景:闻...
锡伯族的神奇迁徙:从东北玩到新疆的千里躺平之旅 要说清朝时期最会来事的少数民族,锡伯族绝对能排进前三。这群原本生活在东北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老实人,硬是玩出了新的活法 - 从东北搬到新疆,还把满语保存得比满族自己都好。说到锡伯族为啥要跑那么远,这事得从他们早期的选择说起。明末清初那会,蒙古...
锡伯族西迁的历史背景 锡伯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以来关于锡伯族的族源一直众说纷纭。目前学界主流看法认为,锡伯族是鲜卑后裔,其发源地为我国的大兴安岭及附近的呼伦贝尔草原、松花江的一些区域。清军入关时,锡伯民众隶属蒙古的科尔沁部,主要生活在满洲的嫩江、松花江流域。1692年,蒙古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
这是一条改变锡伯命运的大渠,西迁锡伯族从此真正地扎下根来,世代守护边疆,他乡成家乡。焦建成提到他们还在察布查尔县复刻了一座形制与盛京家庙完全一致的锡伯家庙——靖远寺,意为镇守边疆。在焦建成看来,这是新疆锡伯族的精神寄托。东北家庙和靖远寺遥相呼应了200多年,两地之间的锡伯人远远相挂相望。至今,东北的...
2006年,锡伯族西迁节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这一独特民族节日的官方认可,更是对其深远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这一荣誉,使得西迁节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关注,不仅增强了锡伯族人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也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锡伯族的历史与文化。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
【1、锡伯族西迁背景】新疆叛乱被平定了之后呢,乾隆帝心里就琢磨:“伊犁归入咱的地盘了,这地儿大得很,必须得派兵驻守镇压才行。”打1762年起,乾隆帝就在新疆设了伊犁将军,让他管新疆的军务。还先后从黑龙江、热河、凉州(就是甘肃武威那地儿)调兵去守边塞。还有啊,为了能让兵有饭吃,有饷拿,清廷只能...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却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本在大兴安岭从事渔猎,却在西迁万里来到伊犁河谷后转学农耕,并在近代百余年为建设边疆、抵御外侵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民族就是锡伯族。从大兴安岭到东北平原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现有人口近20万,主要聚居在东北和新疆两地,其中辽宁的锡伯族人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