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西迁节,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锡伯族西迁节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
锡伯族人把戍边守土,当成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当成了民族的荣耀。每年的农历4月18日,是锡伯族人最重要的西迁节日。为什么要选择农历4月18日这天呢?因为在260多年前的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一起聚集在这座锡伯族家庙,跪拜祖先、话别亲人。当时,有一个朝鲜使节路过锡伯族家庙,记录了锡伯族祭祖感人的场景:闻...
”作家杨盛龙在他的《太阳西行》一文中这样描述锡伯族西迁戍边的壮举,把我们带回了26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锡伯族西迁画卷。(图片来源:央广网)从东北到新疆,锡伯族西迁是一个民族响应国家号召,戍边屯垦、保家卫国、建设新疆的爱国主义壮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保卫祖国西部疆土的完整,开发建设大西北以及...
【西迁新疆:严苛的环境与满语的传承】入关之后,康熙觉得锡伯族的力量太过强盛,为避免其生出叛乱之心,遂决定让锡伯族分开驻守各地。大部分锡伯族依旧留在东北老家,只有一小部分被调进了北京城。对锡伯族而言,虽说被分散驻守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他们明白皇帝的想法,也就没提出什么意见。在乾隆年间,准噶尔汗国被...
锡伯族西迁的历史背景 锡伯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以来关于锡伯族的族源一直众说纷纭。目前学界主流看法认为,锡伯族是鲜卑后裔,其发源地为我国的大兴安岭及附近的呼伦贝尔草原、松花江的一些区域。清军入关时,锡伯民众隶属蒙古的科尔沁部,主要生活在满洲的嫩江、松花江流域。1692年,蒙古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
这是一条改变锡伯命运的大渠,西迁锡伯族从此真正地扎下根来,世代守护边疆,他乡成家乡。焦建成提到他们还在察布查尔县复刻了一座形制与盛京家庙完全一致的锡伯家庙——靖远寺,意为镇守边疆。在焦建成看来,这是新疆锡伯族的精神寄托。东北家庙和靖远寺遥相呼应了200多年,两地之间的锡伯人远远相挂相望。至今,东北的...
锡伯族的神奇迁徙:从东北玩到新疆的千里躺平之旅 要说清朝时期最会来事的少数民族,锡伯族绝对能排进前三。这群原本生活在东北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老实人,硬是玩出了新的活法 - 从东北搬到新疆,还把满语保存得比满族自己都好。说到锡伯族为啥要跑那么远,这事得从他们早期的选择说起。明末清初那会,蒙古...
上图_ 锡伯族西迁史画 锡伯族为何较好的保存了满文呢 锡伯族的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和满语本身很是接近。在被康熙皇帝纳入到八旗后,锡伯族又受到了清朝“国语(满语)骑射”政策的影响,所以很快熟练的掌握了满语以及相应的满文,这是锡伯族掌握满语满文的一个发端。有一个好的发端并不意味着锡伯...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却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本在大兴安岭从事渔猎,却在西迁万里来到伊犁河谷后转学农耕,并在近代百余年为建设边疆、抵御外侵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民族就是锡伯族。从大兴安岭到东北平原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现有人口近20万,主要聚居在东北和新疆两地,其中辽宁的锡伯族人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