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则大者宜为下。
在《道德经》的篇章中,老子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治国原则:大国应如何待小国。在此,他提倡的是一种宁静和低调的姿态,表现出“弱者道之用”的智慧。当春秋末期战火频仍,权力游戏引起无数民众的苦难时,老子以沉痛的心情呼唤大国要向江河一样地回归“下流”。然而,“下流”在这里并非指低下或不道德,而是指江海之大,能...
《道德经》第四部分·第六十一章道德经 老子 著 大 中 小 【原文】 大邦①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②。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③。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④,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
第61章 各得其所当前位置: 主页 道德经 目录 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大邦者下流①,天下之牝(pìn)②,天下之交也③。牝恒以静胜牡(mǔ)④,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⑤,小邦不过欲入事人⑥。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者宜为下 江海所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树根能主宰树叶的繁荣,善为下也;大道能管理宇宙万物,不争也;管理者能获得天下归心,持大道厚重之德也。什么是“下”?大道厚重之德为下,世俗轻浮虚华为上。《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原文: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
《道德经》德经第六十一章 【原文】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译文】大国好像江河的下游,好像天下的母性。天下...
钱穆《老庄通义》说《道德经》成书在战国后期,这一章显然否定这种论断。天的含义也可以看出《道德经》的成书年代,战国中期的庄子已经把原始之“天”延伸为天性、本性,《道德经》中的天还是古老的含义。 第六十一章 第一段: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帛书版《道德经》第六十一章译文 大国要像江河的下游一样,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是天下交汇的地方。雌柔常常凭借安静沉稳战胜雄强。因为它安静沉稳,所以适宜处在下位。大国对小国谦下,就能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对大国谦下,就能被大国所接纳。所以,有的(大国)是通过谦下而取得(小国的归附),有的(小国...
2、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一本作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交,会集、会总。 3、或下而取:下,谦下;取,借为聚。 4、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 【译文】 大国应当自己自愿处在小国的下面,使自己成为天下士民的交会之地,成为天下人的阴柔宁静的立身之处。阴性永远要用宁静来战胜阳性,也就是要...
道德经第61章原文: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常以好礼相访;小邦者上流,天下之塞,天下之塞,常以雄兵相威。故甚愈失民,己愈被。是以圣人之言:“彰善,疾恶,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61章译文:国大者由下流兴起,天下之间的往来交通必须以礼节取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