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是否有关系、关系是否紧密,都是由如实遍计和遍计迭加两个阶段所决定的。有关系的事物,彼此在如实遍计中产生联结,并在遍计迭加中使这种联结加强。彼此在如实遍计中或同时出现、或继时出现、或同一空间出现、或同一群体中出现,在一次次的遍计效应的遍计迭加中,使它们产生同时性联结、或继时性联结、或相...
遍计的是所有的九种识的识相,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和七八九识活动的识相都是遍计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所遍计;六七识既遍计其他识相,也遍计自已的六七识相。 六识七识的遍计工作有分工:七识主要遍计七识八识九识相,六识主要遍计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相;七识遍计的是宏观的、抽象的、形而上的事物,六识遍计的是较为具体的...
“遍计执性”的“执”字,表示的意思是:一个人拥有了某种观念、经验、偏见、知识以后,在后续的生命过程中,会牢固地依据以往建立起来的观念、经验、偏见、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命旅程。 “遍计执性”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根据在以往生命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观念、经验、偏见、知识,去指导后续的生命历程。 我们反思一下自己...
遍计:梵语parikalpita-svabha^va。乃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又称遍计所执相、分别性、分别相、妄计自性、妄分别性。略称遍计所执、计所执、所执性。自性善,谓惭、愧及无贪、无嗔、无痴等三善根。不待相应及其余之等起,其体性本善犹如良药,故名自性善。相应善,谓能与自性善相应方成善性的...
当谈到无明和遍计之间的区别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本质:无明是指人们对真相的无知和误解,是烦恼的根源;而遍计是指种种行为和经历的总和,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因果关系。2. 作用:无明使得人们陷入迷惑和烦恼之中,不了解真相;而遍计则是人们行为和经历的结果,影响着个体的命运和...
一、遍计义自性。二、遍计名自性。三、遍计杂染自性。四、遍计清净自性。五、遍计非杂染清净自性。云何遍计义自性?谓有四种。一、遍计自相。二、遍计差别相。三、遍计所取相。四、遍计能取相。遍计自相者:谓遍计此事、是色自性;乃至此事是识自性。此事是眼自性;乃至此事是法自性。遍计差别相者:谓遍计...
遍计所起色 遍计所起色,教义名词。“法处所摄色”之一。指主观构画而实无其事的各种色相,如龟毛兔角、水月镜花等。但因佛教对于真假、空有的理解,与世俗有殊,故所谓“我”、“法”等类概念反映的事物,亦列为“遍计所执”的范围。
(术语)凡夫之妄情, 徧 计度诸法也。唯识论八曰:「周 徧 计度,故名 徧 计。」
遍计所执性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五位百法之一。它也被称为遍计所执自性、妄情计度自性、妄分别自性或缘虑执著自性。这个概念描述了人们基于无明,对各种境界和有为法的认识和系念。这些认识和系念是由于迷妄的认知,让人们认为这些事物是实有的,从而产生种种分别念头。遍计所执自性被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