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遍行心所是佛学术语,唯识宗所立五位百法的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作意、受、想、思等五。术语介绍 五遍行之遍一切 此五心所具四种一切:一、一切性,遍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之心而起,故谓一切性。二、一切地,遍于三界九地或有寻有伺、无寻有伺、无寻无...
195、遍行心所法是指在佛教心理学中,指任何心理活动生起时都会伴随产生的五种基本心识作用。这五种心所法分别为触、作意、受、想、思,它们在一切时、一切性、一切俱、一切地中普遍存在,是构成心理活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解释如下:触(Phassa/Sparsa):代表心与外境的接触。当根(感官)、境(对象)和识(认...
A、五遍行心所即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作意、受、想、思等五。B、遍行...
“遍行心所法”是普遍存在于一切心理活动中的五种基本心理功能,它们是: 1. 触(Sparśa):指心与外境接触时,产生认知的基本条件。触心所使得心识能够接触到对象,是感知过程的起点。 2. 作意(Manaskāra):意...
五遍行心所法中的五法之间、与识心之间、与一切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五遍行心所法遍行八个识心。八个识心的作用必以此五种形式为表现。还可与其他心所法共同表现。识心无形无相不可见。但此五种功能作用和其他心所法的作用却能被意识观察和识别。通过意识观察和识别五遍行心所法,可识别各识心,证得各识心...
第二位心所法,心所法的全称为心所有法,具足三种意义名为心所: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 恒依心起:心若没有,心所决不能独立生起,要以心为依,才能生起作用。 与心相应:这里是将心所法与心法、色法等加以区别,比如心王虽恒与遍行心所相应,但心王不与心王相应,不名心所。又相应须具足时、依、缘...
🌊 在唯识学的广阔领域中,五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构成了意识流动的微妙机制。💭🌱 其中,“作意”作为五遍行心所之一,是意识中潜藏的妄念流。它如同海底的暗流,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感知。🌊🌈 然而,如果没有这五遍行心所,我们的意识将如同静止的水面,一念不生,智光圆满。💡 这...
五遍行之遍一切 此五心所具四种一切:一、一切性,遍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之心而起,故谓一切性。二、一切地,遍于三界九地或有寻有伺、无寻有伺、无寻无伺等三地而起,故谓一切地。三、一切时。四、一切俱,此五遍行相互俱生,故谓一切俱。此五心所之外,其他心所无一具有四一切者,故唯立此五者而称为...
【正文】一、遍行五者: 一、作意, 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遍行心所有五个,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在心所法里面是很重要的。那么遍行心所到底是啥意思呢?窥基法师说: 言遍行者,遍四一切心得行故,谓三性八识九地一切时,俱能遍故。